-
抗战前后北平地下斗争回忆
-
作者:张力 杨问陶 来源:北京党史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平 地下斗争 国民党 晋察冀 杨炳 张力带 车站 日本投降 开展工作 工作人员
-
描述:职员杨问陶、张毅石、杨炳文等四人。该信中称:该四人遵于职守,人格高尚,以前系积极抗日分子,以后即主张民主,拥护和平者,并未曾有违反社会治安之行动。"
-
跨出“盆地”的重要一步——江西戏剧掠影
-
作者:李如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 汤显祖 剧团 剧作家 江西 舞台技术 电影 盆地 水土流失 戏曲
-
描述:着一百多个剧团、一万多名戏剧工作者和一
-
包恢诗论之意境论浅探
-
作者:郭瑞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境 张力 超越性
-
描述:包恢继承了唐宋意境论中关于意境的张力与超越性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突出了意境浑然一体的特点。第二,以"汪洋澹泊"为意境的特点,把意境归纳为犹如"造化之未发"与犹如"造化之已发
-
柔软的张力 诗性的表达
-
作者:欧阳彩蓉 彭毅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莫兰迪 平凡 诗意 张性
-
描述:文章简要阐释了20世纪意大利杰出艺术家莫兰迪的艺术观念及表现技法,从艺术作品独特观看方式的介入、朴素的表现题材和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等方面加以论述。
-
包恢诗论研究
-
作者:郭瑞芳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境 理学 道家思想 张力 超越性
-
描述:诗人修养论得以发展。包恢继承了前人“有感
而发”的创作发生论,并补充了“代天立言”式的创作缘起。在两种
创作缘起的论述过程中,表现了对诗歌形式之美与情感之真的双重关
注。此外,他突破传统的“养气论”,从“理”、“志”、“真”、“自作
主宰”四个方面全方位讨论了诗人的修养问题,为诗人提高人生境界
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包恢诗论以其全面性和深刻性为中国诗论做出了一定贡献。他的
诗论从头到尾都贯穿着理学思想背景,其中,创作论部也明显流露出
道家思想的痕迹。因此,包恢诗论为中国诗论做出的贡献间接反映了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特别是理学思想对中国诗论产生的积极影响。
同时,包恢诗论与严羽、元好问诗论呈现出许多相似之处。其相似一
方面流露出理学的共同影响,一方面展示了当时的诗学发展趋势,即:
在意境的营造问题上,宋代诗论的关注重心由如何实现诗之工巧转向
如何使诗由工入妙。
总的来说,包恢诗论对于反思理学思想对中国文论的意义,确立
本土文化在意境论诞生中的地位以及理解宋代诗学的发展趋势都有
积极的意义。
-
减张性小切口预防乳腺癌术后创缘皮肤坏死(附15例报告)
-
作者:国长军 黄宣东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切口 乳腺癌术后 皮肤坏死 皮瓣 乳腺癌根治切除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根治术后 张性 张力 一期愈合
-
描述:减张性小切口预防乳腺癌术后创缘皮肤坏死(附15例报告)
-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二)
-
作者:暂无 来源:临床荟萃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脑死亡 诊断标准 人工方法 无肌 张性 无反应 呼吸停止 张力
-
描述:1.昏迷,全身无反应。 2.自动呼吸停止,无肌张力,呈弛张性瘫痪。 3.所有反射均消失。 4.除非用人工方法,往往不能维持循环。
-
戏剧中的梦幻
-
作者:陈茂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梦 戏剧 汤显祖 莎士比亚
-
描述:究和跨文明研究的方法,从梦的角度试图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作品进行较全面的比较研究:首先探讨两位大师的生平和社会背景,然后从“善情”、“恶情”、宗教和戏剧结构等四个方面论述梦在汤剧和莎剧中的作用
-
论《紫钗记》的思想意蕴
-
作者:李秋新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评价 戏剧 汤显祖
-
描述:在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戏剧创伤中《紫钗记》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剧作取材于康传奇《霍小玉传》,又有较大的改动,其理想的追求与批判现实的精神鲜明、突出。它与明代中叶文学 主流相呼应,具有一定的创伤
-
论汤显祖科举生涯与其文学创作之关系
-
作者:李婧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科举 诗文 戏剧
-
描述:本文仅以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为例,分中举之前,中举入仕至辞官归家,和弃官家居三个时期来看汤显祖的诗文以及戏剧创作,从而得出结论:汤显祖一生的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科举经历有关,他一生的科举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