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
作者:陈光远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 王安石变法 学习兴趣 《本草纲目》 社会发展规律 重大事件 西安事变 封建社会 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效果
-
描述: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颍上三中陈光远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如果能把历史课上得趣味盎然,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根据中学生好奇、求新、记忆力强
-
伯夷的公案
-
作者:金性尧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愈 八十年代 王安石 欲说还休 钱伯城 孟子 文王 武王 札记 激发
-
描述:这篇小文,八十年代以来就想写的,却一直是左顾右盼,欲说还休。最近读了《中华文史论丛》第52期钱伯城兄《读韩札记》中的论韩愈的《伯夷颂》一文,又激发了我的宿愿。钱文中说:此文由于受到颂非其人,韩愈这篇文章长期被遭冷落,各个选本都不入选,其实是很值得一读的。说得很对,却也有例外,那就是
-
课堂应是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
-
作者:崔其升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重学生 课堂 展示 学习动力 老师 成就感 释放能量 积极性 激发 机会
-
描述:学生在被关注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展示的机会,他们就会做足功课,精心准备,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不断在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
浅析晏殊的“四季情景”
-
作者:张佳妮 来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词 晏殊词 四季 四季 情感 情感
-
描述:文中从晏殊词作中涉及四季景物的作品入手,结合其具体词作以及其人其事,分析了晏殊词作中情景交融的特点;探讨了晏殊面对四季景色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心理反应以及在他作品中的体现,试图说明四季景物描写在晏殊词作中的地位和意义。
-
让大灾激发的爱心成为常态黄松森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在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国人无论民族地域、男女老幼、职业种类,都那么同心而援、倾力而助。他们用真爱迸发出无穷力量,凝聚了民族精神。这种真爱,闪烁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光辉,诠释着“仁者爱人”的内涵。通过这次抗震救灾,我们要让 “仁者爱人”的人性之美成为我们的常态和社会责任。
“仁者爱人”是孔子伦
-
激发动力全民创业改善民生安居乐业
-
作者:暂无 来源:新三门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创业,激发发展内生力
3月17日下午,李浩冒雨来到永丰村,刚在村会议室坐下,便迫不及待地问起村里的经济
-
刘绍棠五十年代短篇小说重读
-
作者:冯玫 来源:中国商界·上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读 情感 人情美
-
描述:通过对刘绍棠的早期小说的重读,笔者发现刘绍棠上个世界50年代的小说并不只是政治先行的得令文学,而是有和他后期的乡土文学一脉相承的特色。
-
汤显祖诗学之“情感论”
-
作者:黄茜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情感论 探究
-
描述:志”关系的角度切入,以先秦、魏晋和晚明这三个历史分期论述古代情感论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探讨汤显祖“情感论”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美学内涵。他与泰州学派的重要代表罗汝芳、一代名僧达观及名噪一时的李贽多有
-
画上的情感是内心的呼喊
-
作者:暂无 来源:潍坊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拈花听禅――黄三枝中国话品鉴会合影(前排左五为刘绍昆,右五为黄三枝)。
记者(右)与刘绍昆合影。
高大的身材,文雅的外表,艺术气息与浪漫气息融为一体,这便是刘绍昆给人的第一印象。今年67岁的刘绍昆,沉着稳重之中却难掩所散发的年轻朝气。
刘绍昆现任广西美协名誉主席,为中国美术家
-
感恩,应是我们的情感支柱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感恩,应是我们的情感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