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为科学有效恢复重建奠定基础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尹朝平) 昨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省政府在昆明召开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全力支持、全力配合、全力服务好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夯实水利基础 推进改革发展
作者:谭晶纯 雷桐苏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夯实水利基础 推进改革发展
爱心应是师范素质教育的基础
作者:吴卫平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师范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  中小学教育  儿童素质教育  中师教育  道德品质  基础教育  教师职业修养  小学教师素质  思想品质修养 
描述:爱心应是师范素质教育的基础
阳明学派分化的思想基础
作者:钱明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姚江学派  主静  罗汝芳  王阳明弟子  阳明学  归寂  思想基础  日本学者  黄宗羲  阳明后学 
描述:的兴盛,其内部潜滋暗长的几股背驰的力量也开始崭露头角。到了万历初年,阳明学派分化的阵势逐渐明朗。其后学各执一说,纷争迭起,揭开了有明学术思想“一本而万殊”(黄宗羲语)的精彩篇章。
论王安石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作者:吴云生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思想  哲学基础  唯物主义  政治改革  人性观  教育目的  唯心主义  受教育  政治家 
描述: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苜蓿应是新疆的基础作物
作者:吴振亚  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苜蓿  绿肥作物  保土  肥田 
描述:了巨大投资与盐碱斗争,成绩虽然可观,但仍未能扼制住盐碱向耕地的进攻。为了不断提高农业的总产和单产,往往需要增加大量的投入,这样,单位产品的成本不断上升,而土壤有机质大都在1%以下,高产穷场屡见不鲜。
公正的“证据”应是司法公正的基础
作者:暂无 来源:法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公正的“证据”应是司法公正的基础
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础
作者:钱国光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础
经济责任审计史论:以《周礼》和简牍为基础
作者:李孝林 赵小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依法审计  考核制度  问责机制 
描述: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独创,由来已久。依据《周礼》和秦汉简牍,从依法审计、考核制度、问责机制等方面论证我国汉代以前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发展过程。
治心与治道——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及其哲学基础
作者:卢豪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政治哲学  哲学思想  思想  政治思想  社会治理  治道  治心  和谐  秩序 
描述:浑然一体,互为表里,系统严整,史称荆公新学。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盛赞“荆公之学术,内之在知命厉节,外之在经世致用。凡其所以立身行己与夫施于有政者,皆其学也”。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框架,在恪守儒家本位的基础上,融通佛老,兼采诸子,学术特征以天道心性义理为主旨,它是第一个成功地取代汉唐注经之学的义理之学。王安石的政治思想超越了当时传统的儒家政治思想,他用“心”“意”解经,直承先王之道,勾画出“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在治心上,他采取“三步走”的策略,主张“一道德而同天下之俗”,来统一人们的心灵秩序;在治道上,他的“三不足”变革之道,震动了当时统治阶级的保守派,成为其随后推动变法改革运动的纲领;在致思理路上,王安石以“九变而赏罚可言”来建立政治宪纲,阐明一种推天道、治心性、明人事的思路,使其政见高出同辈,独步一时。荆公新学博大精深,虽不能将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主要问题简单化约为政治问题,但王安石哲学思想里明显而强烈地蕴涵着政治向度,在实践上它为治道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视域(即治心与治道)来剖析王安石的学术思想,来重新认识九百多年前那场变法改革运动背后的深层理论结构,来把握哲学与政治变革相推相当,交融互动的过程,来厘清经学、玄学、佛学向宋明理学过渡中的这一承上启下的思想脉络。文章最后总结出王安石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的关系及其理论价值,即王安石用哲学的方式来思考和探索政治问题,他所追求的公正、合理的“大中至正”之道和公平、理性的人本秩序,以及“大有为”的理想抱负,对当时乃指后世都产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