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常得趣——诗词审美小札
-
作者:石理俊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 真理 李贺 鲁迅 李白 实象 白色恐怖 《史记》 晏几道 《神仙传》
-
描述:赵女乘春上画楼,一声歌发满城秋。无端更唱《关山》曲,不是征人亦泪流。——唐·王表: 《成德乐》
-
晏殊的夕阳意象
-
作者:席星荃 来源:散文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封建士大夫 意象 文学批评 仕宦生涯 四十年 阶级分析 词风 冯延巳 家庭状况
-
描述:觉察什么。近读宋史,屡见晏殊大名,他涉及的人事颇广,便查阅其传记,了解渐深。于是便想到他那阕著名的词,对那词的理解似乎也有别样感触。我想,只要我们愿意联系他个人的才志和仕宦生涯以及家庭状况,就可以体会出词中浓郁挚切的人生叹息和人间情思。
-
芳草意象的忧患意识
-
作者:王艳平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 唐宋诗人 石头城 屈原《九歌·山鬼》 王孙 王安石 山水田园 招隐士 象征 《山居秋暝》
-
描述:芳草意象的忧患意识
-
燕子意象:晏殊生存反思的感性载体
-
作者:王欣星 来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燕子 燕子 意象 意象 生存反思 生存反思
-
描述: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燕子是有着多重美好含义的象征。晏殊词素以圆润秀雅著称,他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的对人生、对生命的忧思,散发出淡淡的忧伤和惆怅,燕子意象成为晏殊生存反思的感性载体。
-
略论谢逸《溪堂词》意象营造的特色
-
作者:杨景龙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谢逸 《溪堂词》 意象 艺术风格 表现手法
-
描述:析谢逸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并顺便探讨婉约词艺术表现上的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
-
从常用意象看晏几道词中“情”的遥远与虚幻
-
作者:吴昀珊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词 意象 书信 酒 梦
-
描述:晏几道的小山词虽取境狭窄,但他在小令中呈现出的至情世界让他在词界占取一席之地。小晏词多抒发离别与追忆的愁怨,所用意象集中在书信、酒和梦上。这些意象使小晏词的情体现出一种与现实遥远相隔,不可触碰的虚幻
-
三峰具体小 应是华山孙:奇石审美漫谈
-
作者:陈秀中 来源:北京园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美 观赏石 奇石 审美 颐和园 太湖石 白居易 可储存性 创造力 稳定性
-
描述:有幸参观新加坡华侨张荣光先生与颐和园合作举办的天下奇石陈列展,深感这个奇石展实在是自然美美育的一本难得的实物教材! 奇石又称观赏石,在自然美审美领域中属于地质物质的观赏。它体量小,具备可搬运性
-
晏殊词的夕阳意象
-
作者:肖锦川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词 意象 夕阳 王国维 《两宋文学史》 死亡情结 叶嘉莹 《珠玉词》 诗化之词 《文心雕龙》
-
描述:晏殊词的夕阳意象
-
漫谈宋词中的高楼意象
-
作者:刘艳平 来源:成才之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词 意象 唐诗 宋代 危楼 可摘 景致 晏殊 楼上 读到
-
描述:不知从何时起,高楼这一景致开始被文人们喜欢,儿时学唐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句,让我们记住了高楼那高耸陡峭的严肃。而当读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则知道了登高楼可以望远的道理。直到看到"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时,才发觉那看似威严耸立的高楼能令人如此伤心暗淡。
-
西楼:积淀丰厚文化内蕴的意象
-
作者:朱文成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内蕴 意象 中学语文教材 李清照 晏几道 月满 长堤 古道 李煜 西方
-
描述:西楼一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多次出现,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