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新旧党争论苏东坡的从政生涯
-
作者:吴秀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熙宁变法 新旧党争 王安石 司马光 苏东坡
-
描述:人從政得失,乃至國家命運盛衰必有影響,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盼今之從政者引以為鑑。
本研究分為五章,以《續資治通鑑長編》、《續資治通鑑》、《宋史》、《蘇軾文集》、《王臨川文集》、《司馬文正公傳家集》等為基本史料。研究範圍始於蘇東坡於熙寧二年(西元一0六九年)捲入黨爭,終於靖中建國元年(西元一一0一年)蘇東坡過世。研究架構以新舊黨爭為基礎,從而探索蘇東坡與兩黨及兩黨領袖人物之關係,由此闢架出東坡的學識、人格,政治理想、風格以及從政生涯。
因此,五章之中除了第一章〈緒論〉之外,其第二章為〈蘇東坡政治思想淵源與背景〉。第一節是蘇東坡家世背景,略述家族、家學淵源、求學經過,政治思想的孕育。第二節討論蘇東坡所處時代背景,從內政問題、外患迭起、財政問題、變法與黨爭四項,加以論述。第三節應考與仕途,則由嘉祐元年〈刑賞忠厚之至論〉,獲歐陽修之激賞始,以至歷任中外諸官的情況。第四節從政的態度,以論述東坡之政治思想與態度,以及隨之而至的遭遇為主。
第三章為〈新黨改革與蘇東坡的從政生涯〉。第一節蘇東坡與新黨之淵源,由蘇東坡與新黨領袖王安石政治思想之異同,彼此之交往及與新黨大將章惇之交情及政見之齟齬加以探討。第二節蘇東坡對新黨改革之反對,探討王安石變法之時代背景、變法內容、項目中,蘇東坡反對的才加以探究。以蘇東坡之〈上神宗皇帝書〉、〈再論時政書〉、〈議學校貢舉狀〉為大綱,進而論述其對各項新法的批判。第三節蘇東坡反對新黨改革之結果,從改革之始,王安石惡其議論異己起,論述東坡一再遭貶逐,甚至因而有烏臺詩案下文字獄等情事際遇。元祐八年(西元一0九三年),哲宗親政,新黨復得勢,蘇東坡出知定州,復遭貶謫。
第四章為〈舊黨主要人物政策與蘇東坡的從政生涯〉。第一節蘇東坡與舊黨之淵源。上溯蘇洵與張方平、歐陽修的關係,進而探討蘇東坡與歐陽修、張方平、司馬光、范鎮之淵源。第二節蘇東坡與舊黨政治思考之異同,本節就與司馬光之政見之異同加以論述。雙方相異者有五:對新法完全否定與否、對遼與西夏的外患主戰與議和、對取士考詩賦與否、對免役法之存廢、對舉官者是否負連坐之責。政見相同者有二:反對變法、反對新法用人政策。第三節蘇東坡反對舊黨政策之理由。第四節蘇東坡反對舊黨施政之結果。論述由因反對司馬光罷免役法改差役法,而得罪司馬光之門生故人,以致司馬光卒後,舊黨分裂為朔、蜀、洛三黨,身為蜀黨代表的蘇東坡,飽受朔、洛黨夾擊,不安於朝,奔波於朝廷與地方之間。
第五章〈結論〉,縱觀蘇東坡一生,才華洋溢,忠肝義膽,奮勵有當世之志,卻於熙寧、元豐而不容於熙寧、元豐,於元祐則不容於元祐,其何以至此,以及其遭遇與自處,前三章已論述之矣。本章將先前所論述作總結,益以突顯東坡的從政理想與人格特質罷了。
-
百年误读还是千年争论——也谈“克己复礼”的释义及其它
-
作者:熊燕军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克己复礼 伦理政治 孔子 周礼
-
描述:念,而是一个既包含伦理学又包含政治学的概念。礼与仁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仁高于礼的关系,不论是仁还是礼,它们的基础都是宗法制。孔子超越了周礼而没有背叛周礼。
-
试论宋人关于孔子“作”、“修”《春秋》的争论
-
作者:张尚英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春秋 王安石 宋人 疑古 孟子 张载 批判 封孔 史官
-
描述:"孔子与《春秋》的关系"是《春秋》学史上的重大公案,学者们根据自己的学术主张与所处时代的政治、学术、文化等需要,各抒己见,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
-
王安石治水
-
作者:侯全亮 来源:水利天地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黄河治理 改革创新 泥沙淤积 北流 下游河道 宋神宗 疏浚 争论 河势
-
描述:河,回归故道东流的问题,在朝廷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王安石力主导河东流。他认为,黄河决口是由于泥沙太多,淤积严重,若听任下游河道分作北流、东
-
决策前要倾听不同声音
-
作者:智者 来源:刊授党校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鞅变法 决策方法 王安石变法 不同意见 领导者 反对意见 决策科学化 声音 争论 拍板
-
描述:决策中的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是对决策的帮助还是对决策的阻挠?这一判断,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商鞅变法的故事众人皆知,然而,变法前的那段争论,更值得引起领导者在决策时注意。为了保证变法进行,坚定变法
-
《桃花源记》新解
-
作者:冯小武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源记》 王安石 欧阳修 “落” 争论 陶渊明 诗人 词义
-
描述:义的争论,可见对“落”的词义的争论有很长的历史了。这个“落’’字落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争义就更大了。
-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分析及理财措施争论的新思考
-
作者:杨朝云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背景 分析 当代思考
-
描述:整个社会的负担。在“人情谘怨”的情况下变法失败也实属必然。
-
小说资料能否入史:刘知畿的困惑及其引起的争论
-
作者:王嘉川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资料 刘知畿 胡应麟
-
描述:要交锋,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在论争中不断得到提升、进步的一个具体范例。
-
专家袁仲一和学者陈景元展开争论--兵马俑究竟为谁陪葬?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河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日前,有媒体接连报道了长期研究秦陵及其陪葬坑的建筑学学者陈景元发布的兵马俑坑(上图)不是秦始皇陵的而属于其高祖母秦宣太后陵的消息。随后,自兵马俑被发现就一直主持考古发掘达数十年之久、被誉为秦始皇兵马俑之父的“国宝级”老专家袁仲一,对此一一予以辩驳,二人对此展开了一场争鸣。
陈景元:兵马俑离始皇陵太
-
黄鹤的善心“照”不到父母举债百万做慈善引发争论;记者探访其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安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肥东人黄鹤,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慈善人士。早在2004年,央视等媒体就曾关注过他和他所创办的北京行知学校。此后,他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如今突然爆出“举债百万做慈善,不给家人一分钱”的消息,引起激烈讨论。“你把自己的慈善建立在家人痛苦之上。”1月31日晚,社会学者陆震在东方卫视上直斥黄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