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曾巩实系盱江门下高弟-故宫博物院藏南宋稿本提供新证
作者:宋友贤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新证  新证  师从李觏  师从李觏 
描述:南宋胡舜举等人纂修之《盱江志》明确记载:曾巩是李觏的学生。但晚出百余年的学者张渊微提出质疑。后世学者徘徊于两说之间,虽然以支持前说(胡舜举之说)者占多数,但亦时有杂音。文章力主前说,从七个方面回答
我县书法家商力戈何梁赴韩交流
作者:胡秋萍  来源:今日新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昌新闻网记者胡秋萍报道近日,由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与韩国学院总联合会书法教育协会、中国兰亭书会联合主办的“中韩书法名家十人展”开幕式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展厅成功举办,我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商力戈、秘书长何
《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记》的劝学情节
作者:李均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劝学  孙权  情节  教育方式  王安石  学习过程  厌学  纷繁复杂  学者  学习条件 
描述:面对纷繁复杂而又漫长的学习过程,有人好学,有人厌学。好学者,乐此不疲,津津有味;厌学者,谈虎色变,索然无味。如何使厌学者变为好学者?劝就成了古人今人百用不厌或许是无奈的教育方式。为此,我们不妨把这种意识称为世人的劝学情节。
笔墨一二见精神:《答司马谏议的王安石形象
作者:周洁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答司马谏议  王安石  精神  形象  笔墨 
描述:《答司马谏议》虽非常简短。却体现了王安石对于事业的坚持、坚守和坚定。千年之后再读这封信,依然能窥见王安石的精神。德量汪然如千顷之陂
秉金石,以碑化帖:兼谈李瑞清、胡小石、游寿师承的书法教育
作者:傅爱国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史  中国  汉字  教育 
描述:秉金石,以碑化帖:兼谈李瑞清、胡小石、游寿师承的书法教育
作者:暂无 来源:投资与合作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长型公司》  企业发展  亚当·约里  《三星总裁李健熙》  李浩裁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管理 
描述:
苏轼《与滕达道》是“忏悔”
作者:曾枣庄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达道  黄州  神宗  政治主张  写作时间  基本精神 
描述:无成见,他把‘报国’、‘便民’的原则置于派争之上,肯于作自我批判。”(1978年第8期《历史研究》《论苏轼政治思想的发展》)王水照同志说:“元祜元年(1086)他给朋友滕元发(即滕
时尚礼品更应是精品
作者:于青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品  精品  装帧设计  收藏价值  精装本  《十万个为什么》  社会文明的进步  图书  少年儿童出版社  平装本 
描述:时尚礼品更应是精品
让孩子多读“无用”
作者:暂无 来源:黔东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常听语文老师说,学生写不好作文;常听家长说,孩子怕写作文,怕写日记。究其原因,就是孩子肚里没有“水”,肚里没有你让他(她)硬挤出一篇作文,这就是赶鸭子上树,强人所难了。 其实孩子写不出作文,写不好作文,在很大程度上说,与我们老师有关,与我们家长有关,是我们不让孩子写好的。我之所以这样说,不是危言
王安石诗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