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0)
报纸(50)
学位论文(3)
会议论文(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58)
地方文献 (9)
才乡教育 (3)
非遗保护 (2)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38)
2013(13)
2012(16)
2009(15)
1999(10)
1997(8)
1995(10)
1988(8)
1987(8)
1964(1)
按来源分组
光明日报(3)
江西社会科学(3)
文物(3)
考古与文物(3)
历史研究(3)
中国书法(2)
消防月刊(1)
农业考古(1)
美与时代(上半月)(1)
理论界(1)
汉代章句之学与语法研究
作者:任远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章句之学  后汉书  孟子章句  语法研究  《周礼  语助  “辞”  “上”  《马氏文通》  语法学史 
描述:汉代章句之学与语法研究
关于《周礼》书名、发现及其在汉代的流传
作者:杨天宇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名的改变  立学官  东汉《周礼》学  郑玄注《周礼》 
描述:首,遂成为东汉古文经学的一面旗帜。郑玄的《三礼注》奠定了中国古代礼学的基础。
试论汉代三家《论语》的鉴别
作者:田春来  来源:哲理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论  鲁论  齐论  异文  鉴别 
描述:所载“孔注”、“马注”,《史记》所载《论语》文字,《释文》所载“古读”可作为《古论》材料。
王应麟汉代文献研究述论
作者:杨毅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汉代文献  学术渊源  学术特色 
描述:学术特色,进而将这些著作放在学术史中来考察,指出其在某一领域的开创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汉制考》将史部取材范围扩展至小学、经学,并直接启发了清末刘善泽《三礼注汉制疏证》的成书;《汉艺文志考证》开创了目录学与考证学结合的先例,也开启了后世《艺文志》、《经籍志》专题研究的先河;《周易郑康成注》首次运用成熟的辑佚方法辑录出《周易》郑注一卷,清代出现了十余种郑氏《易注》辑录的作品也都是以王氏此书为基础。在文献文本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宋人对汉学态度这一角度,将王应麟置身于南宋政治背景及学术背景之中,采用材料比勘及统计的方法,通过分析王应麟对汉学的态度,揭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学术特色及成因,并力图解释王应麟的思想及精神世界。
·谈四川新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
作者:张德全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代画像砖  汉代社会  四川  新都  《周礼·地官》  文化区  历史地位  桑树  题材广泛  秦汉时期 
描述:四川古为巴蜀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秦汉时已属于古代中国的一个经济文化区,为汉代画像砖存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画像砖是营造墓葬的砖雕饰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动反
王莽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辨析
作者:王继训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今古文经学  王莽  今文经学  《易》学  《周礼》  《周官》  《毛诗》  《礼》学  《春秋左氏传》  《汉书》 
描述:王莽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辨析
鲁学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
作者:杨朝明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今文经学  鲁学  汉代经学  古文经学  《鲁诗》  齐学  《春秋》  《谷梁传》  叔孙通  《周礼》 
描述:鲁学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杨朝明汉代经学有今、古文之分,“齐学”、“鲁学”之别.笔者曾就“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的关系谈过个人的看法。(《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载“管予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管子
简论汉代以来《诗经》学中的误解
作者:张岩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学  人类文明  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  西方学者  《周礼》  礼乐制度  图腾  《诗》  祭祀仪式 
描述:希望在伟大的中国文化中找到人类文明下一个继发进程的动力。
武威雷台奔马铜雕应是“天马逮乌”——兼论“天马”的由来和发展
作者:曹定云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奔马铜雕  历史文物  艺术风格  “天马” 
描述:武威雷台奔马铜雕应是“天马逮乌”——兼论“天马”的由来和发展
杜易还是杜必
作者:赵立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审言  近体诗  乐府歌行  钱仲联  旧唐书  王船山  七言  古籍出版  胡应麟 
描述:近读钱仲联先生增补集说校注的《鲍参军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1月版),在《代白纻舞歌辞四首》其四后有"集说"一条,摘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