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物静观皆自得
-
作者:朱昌元 来源:中学生天地(C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感受 王维 静观 山水田园诗 庭院 描写 无数 突出 欣赏
-
描述:被诗所俘虏的人都有天真烂漫的心胸,在诗人的笔下,天地间的一切都有其可爱、自在之处,然而其感受又各不相同。
-
父子两代人皆注《本草纲目》
-
作者:钱超尘 来源:江西中医药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草纲目 刘衡如 刘山水
-
描述:父子两代人皆注《本草纲目》
-
陆九渊“六经注我”的生命实践诠释学
-
作者:张文修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注我 生命实践 经典诠释
-
描述:注疏之作,他以生命实践为经典诠释的形式,相比之下,儒者注经成了等而次之的学问了。
-
宇宙·六经与我——陆九渊思想略说之二
-
作者:许怀林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宇宙与我 六经与我
-
描述:系。谈“六经”一段先以反诘句式答问,故须在标点上有反映,表达的是反对以己意注经,造成曲解,含蓄地批评了朱熹;其次强调了学习六经的关键是“修身”,要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他以韩愈“因学而学道”的“倒做
-
陆九渊“六经注我”的心学基础及其解释学意义
-
作者:逄礼文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注我 心学 解释学
-
描述:的领域。因此回避“六经注我”的解释学意蕴已经不可能。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陆九渊的论断不是一个纯解释学出发的论断.因此必须在其“心学”的基本立场上来体会其解释学意义。
-
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辨析:从“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谈起
-
作者:彭启福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诠释学 心学 六经注我
-
描述:九渊心学诠释学的德性优先主义立场。
-
和芳久先生船社小集元均一首
-
作者:黄宗禹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193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集元 六经 柳林 前清 羽林 条陈 练兵 国难 黄松 船山
-
描述:。六经犹烂熟。三昧且加参。喜受家贫贺。忧为国难担。耄期勤不倦。保
-
刘郎不敢题“糕”字
-
作者:温朝公 来源:朔方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禹锡 用字 六经 周礼 掌教 清明 白居易 子京 重阳节 口语
-
描述:唐朝名诗人刘禹锡,用字非常严谨。据说不是六经上用过的字,他都不肯用。如咏清明诗句“马上逢寒食。春来不见饧。”似乎采自民间口语,并非出自经典,但据后人攷证,《周礼》:“小师掌教箫”之下,有一条小注云
-
重论康有为与今古文问题
-
作者:汤志钧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康有为 今文经学 孔子 周公 古文经学 今古文 教学通议 周礼 维新变法 六经
-
描述:康有为利用今文经学,宣传维新变法,已为人所公许;康有为早年酷好《周礼》,尊事周公,却未为人注视。康有为是一八八八年第一次上书之后,才崇奉今文的,并不是一开始就师承有绪。他的由尊周公到尊孔子,由好《周礼》
-
古代集句诗例说
-
作者:张学民 董晓鸿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天祥 王安石 古代文化 文学样式 南极 无穷 六经 中学 论语 大臣
-
描述:古代集句诗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