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评建国以来有关研究黄庭坚的
-
作者:詹八言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王安石变法 现实主义 司马光 熙宁变法 神宗 朱东润 诗论 论诗主张 叶县
-
描述:诗,这是左的思潮在古典文学领域的一种反映。总结一下历史的教训,实事求是地把颠倒了的是非颠倒过来,或将有益于黄庭坚研究的现在与未来。
-
心灵家园
-
作者:于望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柳永 人生 心灵 晏殊 艺术 三种境界 生命痕迹 现实主义 自然
-
描述: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精选了三句宋词,白描出人生的三种境界,是为中国传统文人极为看重的精神牧场:一是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柳永的
-
文学常识集汇
-
作者:暂无 来源:文教资料(初中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代表作 文学史 苏轼 孔雀东南飞 柳宗元 李清照 王安石 李商隐 辛弃疾 现实主义
-
描述:文学常识集汇
-
媒人
-
作者:吴忌 来源:散文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悠久 羞耻心 现实主义 婚姻介绍所 自然 肯定 当事人 周礼 选择对象 神农
-
描述:到,她们大多是徐娘半老,不忘卖俏;说起话来,满脸堆笑。小时侯听老辈人讲古,有一回以一媒婆作主角。她想促合一跛足小伙与一至嘴姑娘的婚事,对姑娘家介绍男方说:小伙子什么都好,就是行动
-
明清二梦,异曲同工:从《牡丹亭》到《红楼梦》
-
作者:裴雪莱 来源:山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牡丹亭 杜丽娘 林黛玉 中国古代 封建专制 爱情 现实主义 明清 汤显祖
-
描述:。她们最大的共同点是写梦,两位贵族少女的婚恋之梦。"二梦"都产生于梦魇纠缠着的现实。
-
一首艳美悠扬 响彻云霄的悲歌:杜甫《登高》赏析
-
作者:田华 来源:青苹果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胡应麟 杜诗 赏析 七律 公元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诗人 七言律诗 生活
-
描述:节),直到大历三年(公元768)正月才出峡东去。诗人在夔州羁留不过两年,却创作了四百多首诗,占了今存杜诗的近三分之一,著名的七律《登高》即作于此时。此诗可分两层。前四句为写景:在开阔的视野中,诗人俯仰上下,目尽遥天,描绘了一幅高朗、阔大而又萧瑟的秋景,寄托着诗人苍凉、感伤的情怀,可谓情景交融。尤其三
-
王为一:岭南电影艺术理论的开拓者
-
作者:廖曙辉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理论 中国电影 艺术思想 电影作品 现实主义 观众 电影艺术 影片 汤显祖 工作总结
-
描述:、雅俗共赏观王为一认为,雅俗共赏原是我国文学艺术最高的境界,中国几部
-
“灯塔”与“阶梯”的二元叙事实验:李浩小说精神价值论
-
作者:马季 桫椤 来源:大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想主义者 中国当代文学 现实主义 作品 理想与现实 小说 先锋写作 伤痕文学 时代背景 高于生活
-
描述:各种西方思潮与技巧的形式开始所谓
-
刘绍棠及其创作特色
-
作者:王保林 孙桂森 来源: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艺术风格 短篇小说 作品 创作个性 创作道路 作家 现实主义 小说家
-
描述:《新式犁杖》获得《河北文艺》小说创作三等奖。次年,他创作的《青枝绿叶》、《摆渡口》与《大
-
论曾巩的文化品格与诗文创作
-
作者:喻进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 散文 散文 诗歌 诗歌 影响 影响
-
描述:形成与北宋中期的儒学复古主义运动的关系。第二章阐述曾巩对“道”的理解和“道”对曾巩的影响。作为一名醇儒,曾巩对道的理解有着独特之处,曾巩的道偏重于心性修养,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尽性”就能达到“诚”的境界,就可以同流于天地,因此他特别注重心性涵养,做到去就语默都不悖于理。由于他强调修身为本,他的政治思想以教化为主。第三章阐明曾巩的人生思考和处世方式,曾巩在现实生活中常以对道的持守来超越现实困境。下编“诗文创作”共六章。第一章分析曾巩的文道观,并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古文家的文道观进行比较,他的文道观与他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由于他的政治思想重在教化,因此他很看重文学的社会政治功用。第二章对他的文章体式进行分析,包括九种文体。第三章着重从情感态度、文章结构、语言运用三个方面探讨其散文的艺术特点。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