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知道杜甫读了多少书
-
作者:张众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诗 王安石 读书 戏为六绝句 古今 咏怀古迹 东皋 杜诗 庾信 原因
-
描述:《东皋杂录》云,有人问王安石:"老杜诗何故妙绝古今?"王安石回答说:"老杜固尝言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王安石把读书多看做杜甫诗"妙绝古今"的唯一原因,应当说是不全面的。但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
-
书绅录
-
作者:程千帆 蒋寅 鞏本栋 张伯伟 来源:新国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章 博士研究生 作品 王安石 研究中心 北宋 思想史 杜甫 文心 俞平伯
-
描述:闲堂程千帆语门人蒋寅、巩本栋、张伯伟恭录闲堂师夙健谈,思维敏捷,出语风趣,学生环坐,如沐春风。每侍先生讲论谈笑,总有如珠妙语深印脑海,归去不免笔于日记,一如子张退而"书诸绅"的意思。兹从日
-
“漫灭”不“可识”吗?
-
作者:西塞山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材 王安石 文字 名称 花山 读作 模糊 注释 三期 褒禅山
-
描述: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三期《既已“漫灭”何又“可识”?》一文,谓统编语文教材对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的注释错了,认为句中的“为”应读作“谓”,“为文”就是“谓文
-
文言教材疑点辨析
-
作者:高仲科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释 王安石 初中语文 高中 形容词 书信 孟子 答司马谏议书 屈原 辨析
-
描述:《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高中第一册《国殇》:“出不
-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注商
-
作者:左景仁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山 褒禅山 注释 语言环境 王安石 文字 课本 疏通 注家 名称
-
描述:《游褒禅山记》中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由于注释有误,串解与原文卯榫不合,难以疏通。课本在几次修订改版中对该句注文有所推敲,但一直没有抓住要害,至今含胡其辞。问题在于注家
-
贫下中农是我們評注法家著作的好老师
-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贫下中农 王安石 工农兵 开门办学 注释 解决问题 阶级斗争 著作 研究历史 路线斗争
-
描述: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两个多月以来,我们在夏家村大队开门办学,和贫下中农的理论队伍并肩战斗,初步完成了《王安石著作选注》讨论稿。这段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工农兵
-
法家诗歌选注
-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地主阶级 王安石 秦始皇 法家人物 变法 注释 屈原 刘禹锡 奴隶主贵族 柳宗元
-
描述:屈原(一首)惜往日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而弗治。心纯庞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徵其然否。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
《游褒禅山记》中的六个“华”字
-
作者:王志卿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华山 王安石 花山 浮图 文字 注释 开头 山洞 读音
-
描述:先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开头一段文字: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
-
说“绿”
-
作者:甘歌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人 钱钟书 色彩 戏剧性 注释 陆游 唐诗 用法 春风
-
描述:书先生在《宋诗选注》里,也选了王安石这首脍炙人口的《泊船瓜洲》,并且还环绕着"绿"字,提出了一连串饶有兴趣的问题:"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中早见而屡见: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
“卒”义辨
-
作者:王炎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语文课本 高级中学 解释 参考书 尔雅 死亡 注释 浮图
-
描述:“卒”为:“古指大夫死亡及年老寿终。后为死亡的通称。”把“卒”释为“死或死后”,直接说明了慧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