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孙奇逢的心学宇宙观
-
作者:李之鉴 来源: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奇逢 宇宙观 陆王心学 王阳明 唯物主义 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专制主义 客观性 理性认识
-
描述:身跨明清两代著名的心学大师。尤其在清初专制主义提倡程朱理学的形势下,作为“出于象山,阳明”之门的孙奇逢
-
宋代心学领袖陆九渊的文学思想
-
作者:陈忻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文学思想 本心
-
描述:南宋心学领袖陆九渊以"先立乎其大者"为出发点,将文人和文学作品全都规范到本心的轨道上来,从而形成了道德然后文章的特色。其文学思想建立在心学思想体系之上,大致由三点构成,即:理想中的人与文;立心
-
阳明心学与汤显祖的言情说
-
作者:左东岭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言情说 言情说 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從而得出了有別於前人的學術結論。
-
浅谈陆九渊心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作者:苏科臣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心学” 存心 养心 求放心
-
描述:严,实现人的道德自由。
-
陆王心学派的易学思想研究
-
作者:杨月清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王阳明 易学 理学 心学
-
描述:”,君子“悟本体之本明”,王畿易是宋明时期陆王一路下来心学派易学思想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体现。陆王心学派的易学思想从总体上来看,前后贯通,共性明显,自成体系。陆王心学派解易的原因与目的是,在其心学体系之中
-
宋元道德修养论初探
-
作者:亦清 立群 来源:怀化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修养 程朱理学 陆九渊 心学 新型人格
-
描述:宋元理学的道德修养论,诸如理学的“居敬穷理”、“变化气质”说以及心学家的“切己自反”、“自存本心”说和功利学派的“利欲可言”、“功成即德”说丰富了源自先秦的道德修养理论,同时对铸就新型的现代人格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意义。
-
论包恢的诗歌理论及其理学底蕴
-
作者:石明庆 王素丽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恢 诗学 心学 理学 陆学
-
描述:包恢提倡自然淡泊的诗歌审美风格和境界,主张天籁自鸣的创作态度,这需要诗人的渐修和顿悟。包恢诗学思想的这些观点是建立在他的心学为主,并综合朱陆的理学思想基础上的。在这个意义上,他成为宋代理学思潮对诗学
-
“格物”即是“格心”吗?:陆九渊“格物论”与“本心论”的关
-
作者:彭启福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物 格心 本心 心学 陆九渊
-
描述:仅可能破坏作为"格物"说思想源头的《大学》中"八条目"的内在融贯性,而且在陆九渊的言论中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文本学依据。陆九渊的"格物论"应该置于一种"为学之道内外贯通"的理路上来把握:"发明本心"是向内,是为学的根本;"格物"是向外,是对"本心"的涵养和扩充,是为学的必由之路。
-
《明儒学案》以〈崇仁学案〉为卷首之意义之衡定:从吴与弼「心
-
作者:许惠敏 来源: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与弼 理学 心学 持敬 读书
-
描述:此一关系,导致吴与弼本身思想在論断上发生歧異,且由此,对於明初理学如何影响明代心学之研究亦莫衷一是。故笔者此文即是试图通过对吴与弼思想本身作一厘清,以进一步探讨他对陈献章思想的影响,并由此确立了
-
试论王应麟的学术思想与文学成就
-
作者:钱志熙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尊德性 道问学 心学 文献学
-
描述:写作上的独特贡献对于清代考据与辞章的合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全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