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226)
报纸(5527)
会议论文(113)
学位论文(66)
图书(3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617)
地方文献 (273)
才乡教育 (34)
宗教集要 (16)
红色文化 (12)
非遗保护 (10)
地方风物 (7)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1(385)
2010(340)
2009(322)
2001(208)
2000(179)
1998(167)
1990(112)
1989(122)
1987(153)
1983(100)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9)
戏剧艺术(11)
中州学刊(8)
美学(5)
艺术教育(3)
中国烹饪(2)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
书海(1)
黄冈师专学报(1)
以诗为词,开一代词风——苏东坡的豪放词
作者:孙爱尧  来源:中国校园文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诗为词  豪放词  苏东坡  词风  欧阳修  周邦彦词  黄金时代  柳永  北宋  晏殊 
描述:词至北宋,发展到黄金时代。其间名家辈出,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贺铸、周邦彦等。词风上看,晏欧并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迁移规律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常一民  来源:黑龙江教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迁移规律  小学历史  垂直迁移  小学语文  水平迁移  负迁移  王安石变法  正迁移  西安事变  蒋介石 
描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规律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哈尔滨市教育学院常一民所谓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迁移的影响表现在学习的各个方面。例如:已有知识对新知识
跳出思维方法的僵局——思维方法在现实工作中的运用(下)
作者:吴炳新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维方法  三株集团  管理学  金钥匙  吴炳新  董事长  人民网  新华网 
描述:生进行了点评。
形趣·情趣·意趣——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效应
作者:陈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体验  审美直观  审美领悟  审美趣味  美感效应  文学接受  形趣  王安石  情感体验 
描述:形趣·情趣·意趣——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效应
犀利的诗风 深沉的思想——王安石的几首七言绝句
作者:李善阶  来源:文化月刊.诗词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七言绝句  诗歌创作  变法改革  坚持改革  思想  有补于世  民心向背  以民为本  政治家 
描述: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晚年封荆国公,故亦称其为王临川或王荆公。王安石生活的时代,是宋朝社会矛盾日趋深化,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辽夏犯边日渐加剧的时代,朝中内忧外患,困难重重。朝野生活在这种政治和社会气氛中,惶惶
画家李公麟的生平及其创作
作者:周芜  来源:安徽史学通讯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公麟  创作思想  作品  美术史  舒州  生平  苏东坡  西园雅集  王安石  白描 
描述:早在元丰元年就在龙眠山买过山田,以基以堂,后来他也就一直隐居在龙眠山,以绘画终其余年.第二、宋时舒州,今属潛山县,由此可见,当时的舒州,绝非现在的舒城,它应该是管理舒、桐、潛三县的州治.龙眠山是属于舒州
由《奉酬永叔见赠》北宋思想与文学
作者:黎湘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欧阳修  韩愈  北宋  思想学术  文学  孟子  再论  守道  水灾 
描述:无施不可者。”而且,此老还满怀欣喜之情赠了王安石一首诗:
周亮工遥连堂所刻书
作者:刘乾  来源:文物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刻书  明清之际  太冲  万历  历史人物  钱谦益  清代  兵部尚书  大夫 
描述:盛此公(于斯),与先大夫为垂髫交,不得志于时……(盛死后)序其诗文,刻之广陵。……豫章王于一(猷定)客死武林,先大夫为刻其遗(集)。又海陵吴野人(嘉纪),苦吟海滨,贫病几死,乡里相率为揶揄。先大夫版行其
从秦戈皋月《尔雅》月名问题
作者:饶宗颐  来源:文物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尔雅  文物考古工作  三十年  徐中舒  四川  原物  帛书  古代  周礼  简报 
描述:》(《文物》1981年第6期页24)一文中,引用这一材料,亦释作"武二十六年
宋代理学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影响
作者:苏宝荣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理学  语言文字学  乾嘉学派  “右文说”  乾嘉学术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学术思想  《说文》  王安石  《诗经》 
描述:不能不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一)直接影响:理学的思辨精神启发宋人对语言文字研究作理性的思考:其一是在语言文字的说解中力求创发新义;其二是注重对语言规律的探讨。(二)历史的影响:为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