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40)
报纸
(58)
学位论文
(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5)
地方文献
(3)
宗教集要
(2)
非遗保护
(1)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
(9)
2012
(22)
2010
(20)
2007
(13)
2006
(15)
2005
(9)
2002
(8)
2000
(6)
1999
(3)
1997
(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5)
抚州师专学报
(7)
中国哲学史
(5)
中国科学教育
(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
韶关大学学报
(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周礼
礼
超越
《诗》
中国古代思想史
乐
礼顺人情
王安石变法
伦理
中国
大同理想
信仰危机
一致于法
利益
大学生
孔子
僭越
儒家
段玉裁
《礼论》
刊出
吴与弼
国际性
发展经济
道家
西周
叶时
孔子礼学
土地兼并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献挚礼】搜索到相关结果
205
条
从泓水之战浅析古代“
礼
”法精神
作者:
操竹青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襄公
泓水之战
周礼法律
描述:
现的礼法精神以及我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若干思考。
礼乐教化视野下的周代射
礼
探究
作者:
杨兴英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射
礼
周代社会
礼乐教化
周礼
文化内涵
礼仪
教育
主要形式
我国古代
礼乐文化
描述:
的特点,同时其中也蕴含着与周代相关的
陈宗
礼
:红彤彤的果实红火火的枣业
作者:
王林强
来源:
科技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枣业
果实
天然维生素
种植历史
出口国
生产国
需求量
红枣
描述:
部门分析,全国每年的红枣需求量在15亿公斤以上,缺口很大。
加快推进年产12万吨醇醚项目建设——王保存陶明伦高
献
涛吴宏
作者:
马基随
王飞
来源:
商丘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加快推进年产12万吨醇醚项目建设——王保存陶明伦高
献
涛吴宏
靳绥东会见中国侨联代表团一行——王保存陶明伦高
献
涛吴宏蔚等
作者:
马基随
杨委峰
来源:
商丘日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靳绥东会见中国侨联代表团一行——王保存陶明伦高
献
涛吴宏蔚等
刘爱田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商丘举行陶明伦余学友高
献
涛吴宏蔚等
作者:
马基随
来源:
商丘日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3月24日上午,商丘市殡仪馆悼念大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刘爱田同志”,横幅下方是刘爱田同志的遗像,刘爱田的遗体安卧在花丛翠柏之中。河南省政协常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盟商丘市委主委刘爱田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 刘爱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3
周口市党政考察团莅商考察 陶明伦余学友周树群高
献
涛吴宏
作者:
王飞
来源:
商丘日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8月2日上午,周口市委书记徐光、市长岳文海率领周口市党政考察团莅商,考察我市产业集聚区和项目建设发展情况。市委书记陶明伦,市长余学友,市领导周树群、高
献
涛、吴宏蔚、贾宏伟、李思杰、王琦等陪同
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陶明伦周树群高
献
涛等市领导到会祝
作者:
李道军张博
来源:
商丘日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5月8日上午,政协第四届商丘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市体育馆闭幕。 本报记者 石 松 摄 圆满完成预定的各项议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商丘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5月8日上午在市体育馆胜利闭幕。 会议期间,委员们聆听了市委书记陶明伦代表中共商丘市委所作的重要讲话,审议了三届市政协常委会
怀扶衰救缺之心,
献
强国济民之策:曾巩《本朝政要策》阅读札记
作者:
朱尚贤
来源:
吴中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宋太祖
宋王朝
粮食储备
政治视野
经验教训
为政者
积贫积弱
军队
武器装备
描述:
廷提出自己的政见,涉及的面非常广,可以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宗教、历法等方面无所不包.足见其对国计民生的关注,政治视野的宽阔。
孔子诗教的历史渊源:试探周代
礼
官制度中的诗教
作者:
吴昌政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三百
诗教
乐教
孔子
周礼
礼
官
德
赋诗
描述:
度以及詩三百的流傳途徑息息相關。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作為對孔子詩教之歷史淵源的考察,也可以視為對中國詩教探本溯源的嘗試。
本文所稱的「詩教」,指的是古代以詩三百的相關篇章作為教本的教學活動。本文探究的焦點,包括了周代詩教得以成立的基礎、背景,以及它實施的情況、應用的功能,與具備的內涵特質。我們發現,詩文本的性質、詩文本的流傳途徑、詩文本的應用功能,是掌握詩教問題的重要線索,而本文的論述也圍繞著這三條彼此交縱的思路進行。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本文從周代禮官制度的相關文獻記載切入,針對「孔子詩教的歷史淵源」這個論題,提出如下的初步結論:
(一) 詩三百是禮樂文明的產物,其內容關乎政教文化,是周代詩教的基礎。
(二) 周代詩教主要由禮官負責,其授受途徑有二──樂官詩教與國子詩教。
(三) 周代樂官詩教以服務典禮儀式的奏樂歌詩為主,樂「德」乃其核心精神。
(四) 周代國子詩教以「導廣顯德,以耀明其志」為綱領,意在培養貴族君子。
(五) 春秋時代「賦詩」、「引詩」的活動體現了周代詩教的功能與內涵特質。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