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41)
报纸(920)
图书(124)
学位论文(108)
会议论文(5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26)
地方文献 (399)
地方风物 (35)
红色文化 (21)
宗教集要 (20)
才乡教育 (17)
文化溯源 (13)
非遗保护 (12)
按年份分组
2014(406)
2012(344)
2010(340)
2008(276)
2000(124)
1995(101)
1985(49)
1983(50)
1962(6)
1961(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7)
江西社会科学(28)
文学遗产(22)
艺海(12)
江海学刊(4)
北方文学(下半月)(3)
天府新论(2)
新建设(2)
明道通识论丛(1)
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1)
明晚汤显祖大剧院红歌颂祖国歌唱家程志压轴演唱经典曲目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陈燕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晚报讯明晚,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广电局承办的“祝福祖国”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演唱会在汤显祖大剧院举行。届时,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程志将压轴演唱
钗”梦醒
作者:乔宗玉  来源:书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霍小玉  李益  汤显祖  当代女性  唐朝  粤剧  现代色彩  一夜情  男女关系  现代人 
描述:这个古典爱情故事。《情话钗》有点"穿越"的意思,唐朝书生李益与名妓霍小玉的离合周折,与现代白领情侣的分分合合,在似与非似之间延续千古男女恩怨。现代人一边看粤剧《》,一边说着自己的爱情,有无奈
臧懋循改本批评语境中的朱墨本《邯郸梦
作者:王小岩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臧晋叔改本四梦》  朱墨本  《邯郸梦  闵光瑜 
描述:的矛盾,以此提供一种能够协调作者和改订者关系的批评策略。
臧懋循改编评点《还魂》呈现之曲学批评及其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臧懋循  汤显祖  牡丹亭  还魂  戏曲批评 
描述:臧懋循改编评点《还魂》呈现之曲学批评及其意义
试论戏曲现代戏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续)
作者:吴乾浩  来源:陕西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现代戏  汤显祖  戏曲作品  艺诀  观众  社会主义新人  新人形象  剧作家  思想性  艺术形象 
描述: 真实的阶级感情艺诀曰:“戏无情不感人”。汤显祖在《焚香总评》中也说:“其填词皆尚真色,所以入人最深,遂令后世之听者泪,读者颦,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真情在戏曲作品中决非可有可无的东西
论杜宝形象的复杂性和杜丽娘的悲剧命运
作者:陆力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封建礼教  悲剧命运  牡丹亭  汤显祖  形象  社会意义  封建制度  两重性格  思想性 
描述:的思想代表了“最腐朽最反动的封建势力”,“《杜丹亭》的
浅谈赣剧《牡丹亭》的改编与启示
作者:邹荣学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改编  演出形式  古典戏曲  汤显祖  艺术性  思想性  地方戏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性在今天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著.<牡丹亭>自诞生以来,围绕着<牡丹亭)的改编与演出的活动一直绵延不绝.除了昆曲是<牡丹亭>的主要改编与演出形式外,<牡丹亭
汤显祖
作者:暂无 来源:中文自修(中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作家  莎士比亚  临川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明代戏曲作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第一段]
绮梦:自然和高尚──论汤显祖戏剧中的性描写
作者:徐保卫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性描写  自然本性 
描述:汤显祖戏剧中的性描写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立场和作为人类良心的作家的正义立场。他认为健康、合理的性事体现了人的自然本性,代表了个体生命意志的张扬。
从女性接受角度谈《牡丹亭·惊梦》的教学
作者:张雪莉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杜丽娘  杜丽娘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评点  评点  汤显祖  汤显祖  思想性  思想性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  接受角度  接受角度 
描述:景观。明清女性积极参与《牡丹亭》演出、阅读、评点的各种艺术活动,使作品不断被搬演,400年来仍在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