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66)
学位论文(532)
图书(125)
会议论文(53)
报纸(5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59)
地方文献 (177)
地方风物 (118)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17)
宗教集要 (12)
文化溯源 (1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8)
2012(141)
2011(140)
2010(129)
2009(115)
2008(104)
2007(105)
2006(79)
1999(45)
1985(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626)
宋代文化研究(26)
戏曲研究(14)
文献(14)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3)
古典文学知识(6)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舞蹈(1)
运城学院学报(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古典瞬间:另类王安石 (图)
作者:暂无 来源: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古典瞬间:另类王安石 (图)
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真”
作者:陈望衡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宇宙本体  “真”  “天”  先秦儒家  袁宏道  汤显祖  中国古典哲学  一画之法  王阳明 
描述: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 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
雅俗结合的古典戏曲美学思潮
作者:杜卫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曲  雅俗结合  美学思潮  音律  汤显祖  双美  曲情  审美意识  文人雅士  汤沈之争 
描述:雅俗结合的古典戏曲美学思潮
试论中国古典戏剧的浪漫主义
作者:谷翔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浪漫主义特色  中国古典戏剧  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  汤显祖  关汉卿  窦娥冤  古典主义戏剧  文艺思潮  中国民族戏剧 
描述:出规律,显然是有意义的,但绝不能把生动的联系变成刻板的模式。以本文要论述的中国古典戏剧为例,由于它并不象欧洲古典主义戏剧那样在等级礼仪极为森严的十七世纪法国定型,所以并不存在古典主义式的刻板性。
中日古典戏剧美比较谈
作者:李大朋  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剧  比较谈  世界戏剧  观众  日本民族  戏剧艺术  剧场性  花道  汤显祖  近松门左卫门 
描述:供范例而使其
新旧《牡丹亭》与中国古典文化
作者:刘素娥 吴媛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中国古典文化  昆曲艺术  白先勇  汤显祖  新旧  大学生  传统剧目  戏剧史  爱情 
描述:《牡丹亭》是昆曲中最富盛名的传统剧目,是我国戏剧史上的一朵奇葩。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整个昆曲艺术的式微,昆曲大戏《牡丹亭》也在渐渐被人们淡忘。
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解
作者:黄荣志 徐正英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曲  《牡丹亭》  《西厢记》  功名意识  科举制度  汤显祖  《霍小玉传》  《琵琶记》  下层文人  《拜月亭》 
描述: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解黄荣志,徐正英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私订终身,或才子落难,贫女相救,私结夫妻。然后,才子进京,状元及第,佳人苦盼到头,终成眷属。这几乎是我国古典爱情婚姻剧(尤其是才子佳人戏
掀起古典诗词神秘的盖头来
作者:孟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文心雕龙》  诗歌语言  现代汉语  王安石  古诗词  刘勰  诗人 
描述:其读通读懂,还是可以借助多种方法的。
《中原文献钩沉》(经部礼类)
作者:张君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原文献钩沉》  杜子春  历史文献学  《周礼注》 
描述:《经义考》卷一百二十一始予着录。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周礼杜氏注》二卷,计一百八十九条。其《序》云:“观其於故书之字,正音通读,实此书之首功矣。康成注述其说而多所去取於其间。”《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今以郑注校读杜注,如《小宰》‘宫刑’及‘王宫’,凡‘宫’,郑并‘如字’,杜云:‘宫,皆当为官.’与上‘建邦’二字,及下‘官府六叙’、‘官府六属’诸文相贯。《太祝》‘振动’,郑云‘战栗变动之拜’,而杜读‘振’为振铎之振,‘动’为哀恸之恸,盖谓即《士虞礼》之拜。此胜於郑者也。《太卜》‘连山’,郑云‘似山出内气’,杜乃谓‘连山,宓戏’,则八卦画于宓戏,六十四卦重于神农,杜说为无据。《磬师》‘缦乐’,郑云:‘读为缦锦之缦,谓杂声之和乐者。’杜乃读为怠慢之慢,则慢声为大司乐所禁,磬师安容有此?此杜不如郑也。其他以《内宰》‘二事’为‘丝’、‘枲’之事,以《遂人》‘兴缈’之锄为助,极合经旨,郑无异说。”今次辑佚,以孙诣让《周礼正义》为底本,马氏辑本为参校本。考马本,《乡师》“共茅葙”、“巡其前后之屯”二条误入《小司徒》,今正。《大宗伯》“吉礼”杜注当於“书亦多为吉礼”止,“吉礼之别十有二”七字,当是郑玄语,《占人》注当於“龟也”止,“玄谓”以下当是郑玄语,《锺师》“凡乐事”注当於“《三夏》矣”止,“吕叔玉云”以下当是衍文,马氏阑入,今删。又漏辑《醢人》“豚拍”、《盐人》“苦盐”、《闾胥》“既比”、《稻人》“荡水”、《内史》“以方”、《圉师》“椹质”六条,《小宰》“七事”、《小宗伯》“卜葬兆”、《眡了》、《弓人》有漏辑之处,今补。又《轴人》“弧”字注,辑《释文》“杜音乌”,《腊人》“胖”字注,辑《集韵》“补绾切,杜子春读”等杜氏音。然汉人不作音,乃後儒依义作之。故今删。今从郑玄《注》中辑录一百九十五条,较马氏多辑六条,勒为六卷。
王安石《字说》的文献价值述略
作者:徐时仪  来源:文献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献价值  形声字  语言文字  说文  字义  文字学  汉字  声符  思想研究 
描述:北宋一代名臣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冶家、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经学家、文字学家。他所撰《字说》在当时曾一度奉为圭臬,独行于世,对一代人的思想产生过很大影响。时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