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37)
报纸(1221)
图书(27)
会议论文(15)
学位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58)
地方文献 (34)
才乡教育 (10)
红色文化 (6)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99)
2013(120)
2012(244)
2010(395)
2006(50)
2004(30)
1997(57)
1996(24)
1995(49)
1982(33)
按来源分组
其它(42)
博览群书(7)
江南晚报(3)
文化艺术出版社(1)
都江学刊(1)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1)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太行学刊(1)
世纪(1)
青年文摘·红版(1)
交相辉映 妙趣横生——《闺塾》导读
作者:陆燕飞 沈维荣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性格  崔莺莺  《西厢记》  浪漫主义色彩  “情”  “理”  反抗精神 
描述: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牡丹亭》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整个传奇以“情”胜“理”,热情地讴歌了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剧中的杜丽娘相比此前二百多年前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更具反抗精神。崔莺莺的
咏怀同题 寄寓不同——赏析两首咏“鱼”诗
作者:傅望华  来源:中学生读写(高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王安石  白居易  古代诗词  性格  游鱼  社会环境  消极情绪  咏物抒怀  生活理想 
描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往往有得,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已。”宋代王安石的这番话说得鞭辟入里。通过咏物来抒情言理,这是诗歌写作的传统手法。这里选两首以“鱼”为描述对象的诗,进行分析、比较,赏析其借“鱼”抒情的深远意蕴,体味其借“鱼”说理的深刻寄寓。
维吾尔族女作家哈丽黛小说简评
作者:刘道生  来源:民族文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女作家  小说  妇女  女主人公  作品  民族特色  婚恋生活  王安石  性格 
描述:作为女作家,哈丽黛在作品中所关注的是妇女的命运,她的绝大部分小说都是写妇女的,写妇女在人生中的甜酸苦辣,她们的欢乐
不孝之子
作者:暂无 来源:故事世界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村支书  母亲  法官  县医院  性格  不同意  遗弃罪  汽车站  成人 
描述:吴大妈真是不容易。20岁的时候,丈夫因车祸去世。有人劝她改嫁,她不同意,她怕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会受到委屈。儿子吴炳建,聪明伶俐,是她生命中惟一的寄托,就算再难,她也要把儿子养大成人。儿子没有辜负
一花一世界
作者:薛吉辰  来源:中学生读写(高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采莲  王安石  莲花  表达  象征  语气  荷花  性格  陆龟蒙  品格 
描述:,
我爱故乡的腊梅
作者:刘盈盈  来源:作文世界(小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腊梅  故乡  品质  性格  人名  茉莉花  王安石  用名  作者  香气 
描述:我爱故乡的腊梅
通信两封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界(专辑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审视历史  苏东坡  回归  性格  价值  史笔  人性  学术  通信 
描述:洪亮兄:你好!收到寄来的大作苏东坡传《放逐与回归》。当夜读至大半,次日一气读罢,心中充溢着激动与亢奋,忍不住给你写信。这是一本极有价值的大著,学术气弥漫却不学究气,审视历史的同时审视我们当今的现实包括我们自己的良知,颇有醒
人的发现和美的寻觅:中国剧协第二期编剧读书班讲课提纲
作者:齐致翔  来源:剧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性格  观众  发现  塑造人  汤显祖  曹操  内心  老生常谈  戏曲  戏剧 
描述:似曾相识,引不起观众的兴趣,乃至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
第二十二讲 宽容、豁达和坚守
作者:黄玉峰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宽容  人之道  观音菩萨  报复  观世音  寺庙  伤害  性格 
描述:害人者,自己遭毒毙。意思是,如果别人诅咒你,你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结果是诅咒你的人反而遭殃。苏东坡觉得,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于是他把后面两句改为"念彼观音力,两家都没事"。意思是,即使你害我,我也不报复,只希
更有人从捷径过
作者:眭达明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翰林学士  捷径  清凉散  宋仁宗  官场  晏殊  性格  执政  失落  同事 
描述:一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正月,枢密副使晏殊落职,出知宣州;同时任命翰林学士夏竦为枢密副使。消息传出后,夏竦的同事和领导、时任翰林承旨学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