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83)
报纸(2144)
学位论文(125)
图书(73)
会议论文(37)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24)
历史名人 (1218)
红色文化 (9)
才乡教育 (5)
宗教集要 (3)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566)
2013(351)
2009(445)
2008(490)
2006(190)
2005(150)
2002(57)
1999(64)
1997(36)
1982(3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5)
剧影月报(42)
艺术百家(25)
南国红豆(16)
戏曲艺术(13)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安徽新戏(5)
文学报(4)
兰州学刊(3)
试论《牡丹亭》中的情
作者:孙文静  来源:文学教育(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遂昌  遂昌  柳梦梅  柳梦梅  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爱情  爱情  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  罗汝芳  罗汝芳  力量  力量 
描述:厚望,尽管辞
汤显祖《牡丹亭》的人物形象描写
作者:王小琴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戏曲创作  戏曲创作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临川  临川  至情  至情 
描述:》,合称"川四梦"或"玉
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梦幻美之比较
作者:颜翔林 沈虹  来源: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传统礼教  传统礼教  性心理  性心理  个体意识  个体意识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情感符号  情感符号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描述:,转向梦幻境界去表现他的心绪、欲望。被压抑的心理成为他艺术的动力和张力。二、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礼教的抗争是“两梦”的审美追求。汤显祖以写梦的方式描写杜丽娘、柳梦梅生死相恋的爱情过程,展现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礼教的抗争,歌颂追求自由幸福的叛逆精神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意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也是以情爱为表现内容,以梦幻的艺术方式描绘青年男女对传统礼教的反抗和他们个体意识觉醒,肯定了他们情感世界的合理性。三、悲喜剧的和谐统一是“两梦”的完善结局。两部作品的开头部分似乎都给人压抑、紧张感,这种开端的故作悲剧的技巧,其意正是为了衬映喜剧的结局,使剧作构成悲喜剧的和谐统一,使喜剧占有主要地位,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给欣赏者以审美愉悦。
牡丹亭》下场诗初探
作者:包晓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明清传奇戏曲  明清传奇戏曲  汤显祖  汤显祖  集唐  集唐  杜丽娘  杜丽娘  唐诗  唐诗  李商隐  李商隐  传奇作品  传奇作品  文体研究  文体研究  古籍出版  古籍出版 
描述:之一,尤其是下场诗。本文将追根溯源探讨下场诗的来龙去脉,以及《牡丹亭》中下场诗的文学表现功能。下场诗并非在明传奇中首次出现。“宋元戏文如《张协状元》、《琵琶记》等,在每出戏的末尾,一般由在场角色念诵
评《啼笑因缘》的改编及其他
作者:黄痴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啼笑因缘》  黄梅戏  沈凤喜  鸳鸯蝴蝶派  电视剧  艺术真实  张恨水  托尔斯泰  改编  艺术形象 
描述:的作品,“乃
一曲生命美学的颂歌——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和传奇《牡丹亭
作者:张静秋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慕色还魂  悲剧观  悲剧观  情至说  情至说 
描述:从背景环境、人物形象、语言色彩几方面入手,将《牡丹亭》与其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进行溯本探源的比较后,不难发现《牡丹亭》在文学创作上超越《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原因,尤其《牡丹亭》体现出汤显祖“不自由
“慕色”婉約秀美,“還魂”相形見絀-關於《牡丹亭》的反思
作者:蔣星煜  来源:戲曲學報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還魂記  還魂記  湯顯祖  湯顯祖  遊園  遊園  驚夢  驚夢 
描述:、〈驚夢〉、〈尋夢〉三出,如果把〈遊園〉、〈驚夢〉作為一出,「歷千古不朽」之因就在這兩出。換言之,全劇「慕色」寫得婉約秀美,而「還魂」則相形見絀了。而於演之場上時,則既要考慮全劇是否全係精華,也要考慮當代觀眾的欣賞習慣,一味求全,不足取也。
明代《牡丹亭》評點中情節結構與人物塑造之探討
作者:陳慧珍  来源:戲曲學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湯顯祖  湯顯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評點  評點  情節  情節  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 
描述:種外,主要論述重心放在情節結構與人物塑造二方面,希望藉此呈現明代《牡丹亭》評點之理論貢獻。
试析《周礼》的市场管理思想
作者:李秀丽  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市场  市场管理 
描述:《周礼》被奉为儒家经典 ,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本文试对其中的市场管理思想做一分析。首先 ,《周礼》对商业和市场管理非常重视 ,对商人的职能作用认识较清 ,把商税看成是国家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 ,《周礼》形成了系统的市场管理理论。研究这一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试析刘勰与汉儒的比兴论
作者:王小红  来源: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兴说  魏晋南北朝  刘勰  《文心雕龙》  汉儒  《周礼注》  历史作用  《诗大序》  比方于物  “兴” 
描述:托事于物”。郑玄在《周礼注》曰“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直至魏晋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专立《比兴》篇,在前人的基础上,阐析了自己对比兴的看法,具有承启的历史作用。本篇重在阐述刘勰比兴说与汉儒比兴说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