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别样目光中的历史中国:《龙的故乡·中华帝国》
作者:李东  来源:乡音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华帝国  宋元时期  历史资料  故乡  世界历史  故事  博物馆  王安石  宋朝  生活 
描述:给每
《游褒禅山记》中的“华”究何音
作者:杨一成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华山  游记散文  王安石  集体备课  读音错误  理趣  句子  写法  见解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是一篇理趣盎然的游记散文,集体备课时,大家对其内容和写法见解一致,但对文中华的读音却莫衷一是。文中出现华字的句子集中在第一段,共有三处: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距其院东五里
“欲去又还不去”的归隐之思——苏轼《游金山寺》
作者:赵艳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江南江北  金山  矛盾心态  人格魅力  林语堂  王安石  仕途  鱼尾  七言古诗 
描述: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苏轼:《游金山寺》
名师课堂古诗词“互文拓”观照
作者:徐初苗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  纳兰性德  观照  王安石  深度与广度  古诗词教学  大屏幕  引导学生  文本解读  前文本 
描述:"互文拓"是在阅读活动中,当前文本关涉过往文本,两者之间"相互敞开、相互接纳、相互包容、互相滋养"的过程,形成一种言说的张力和场域,从而创造出一种更广阔的文化话语空间,使文本解读与对话获得更具品质
梁东《天柱山问古》六首赏札记
作者:乔树宗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柱山  南岳  隋文帝  王安石  江淮  字里行间    汉武帝  谋篇  气格 
描述:其姿。其运
王安石的历史观
作者:陈润叶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圣人  历史观  王安石变法  治乱兴衰  灾异  人之道  历史发展  天道  贤才 
描述: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有关王安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可以说在王安石变法时就已开始了,褒贬毁誉并存,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就王安石变法指导思想之一的王安石的历史观进行初步探讨
王安石和红双喜
作者:易淑锋  来源:民间文学 上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上联  对联  员外  习俗  门窗  流传  赶考  大人  高歌 
描述:人们在逢年过节尤其是办喜事的时候,总爱在门窗上贴大红双喜字。据民间传说,这一习俗是由北宋大政治家、大文学家王安石流传下来的。王安石二十二岁那年,赴京赶考。这一日,来到了一个叫马家集的小镇。王安石
王安石赶考
作者:石平  来源:传媒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主考官  报考条件  竞争上岗  《游褒禅山记》  答司马谏议书  经世致用  官道  与时俱进  文凭 
描述: 话说王安石变法失败,连降数级,被贬至升平县当了县令。那王安石本来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一心要变法图强,且又是文章大家,声名何其显赫!忽然间由朝廷重臣降为七品县令,着实是大材小用。因此,终日闷闷不乐
王安石的改革于谁有利
作者:曹念明  来源:粤海风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进步思想  答司马谏议书  唐宋八大家  哲学课  文风  苏轼  韩愈  评价 
描述:大改革家”、“进步思想家”的桂冠,更加增添了我对王安石的崇敬之情。最能代表王安石独特思想与文风,并直接关连对氏评价的文献,当推《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当政,大力推行“青苗”、“免役”、“保甲
王安石与孟子
作者:杨志玖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子  司马光  孔子  井田制  先王之道  批判  科举考试  四人帮  批评 
描述:在“四人帮”横行时期,王安石曾被称为尊的法家,批判孔孟之道的旗手。这是真实的吗?不是!王安石不仅对孔子尊崇备至,他对孟子的崇敬也远过于和他在政治上对立的所谓孔盂之徒的旧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