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460)
报纸(3414)
学位论文(141)
图书(71)
会议论文(4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95)
历史名人 (3116)
地方风物 (7)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3)
红色文化 (3)
文化溯源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1798)
2012(663)
2011(540)
2010(588)
2009(509)
2008(535)
2007(361)
2006(227)
2005(196)
2004(160)
按来源分组
光明日报(36)
艺术评论(18)
文化交流(15)
华文文学(12)
远见杂志(4)
作文通讯(个性阅读版)(4)
紫禁城(3)
作文升级(2)
人民文摘(1)
书城(1)
从“叙事程式”的观点谈“临川四”收场的辩证与创发
作者:林鹤宜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  临川四  表演程式  表演程式  南柯记  南柯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收场  收场  唐人传奇  唐人传奇  霍小玉  霍小玉  杜丽娘  杜丽娘  辩证  辩证 
描述:。"临川四"的情节进展,涵括了叙事程式的各种类型和
调五音为一曲,融四腔于一剧:程烈清新编赣剧《临川四》曲谱
作者:沈放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  临川四  弋阳腔  弋阳腔  海盐腔  海盐腔  新编  新编  青阳腔  青阳腔  南柯记  南柯记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创作  创作  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 
描述:在汤显祖诞辰460周年之际,南昌大学隆重推出新编赣剧《临川四》,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新编赣剧《临川四》把《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原4本182出浓缩成4个折子一部戏,观众仅用
汤显祖与南安牡丹亭
作者:彭承礼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南安  牡丹亭  申时行  杜丽娘  江西省大余县  明万历  广东徐闻  场景设置 
描述:汤显祖,号若士,江西临川人,明代大戏曲家、文学家,列宁称颂他为“东方莎士比亚”。其代表作“临川四”中尤其以取材于南安大庾(今江西省大余县)牡丹亭的故事写的《牡丹亭还魂记》最为著名。$$明万历十九年
《西湖二集》与《牡丹亭
作者:中文系89级学生 陈皆平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继承关系  明末清初  明清之际  四十年  明代社会  汤显祖  西湖  司命  封建时代 
描述:《西湖二集》是明末的拟话本小说,在其中不少地方出现《牡丹亭》的曲文、宾白和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西湖二集》的作者周揖与汤显祖在思想上颇有相通之处。这一现象说明《牡丹亭》进步的反封建思想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结构之比较
作者:谢裕忠 郑松锟  来源:国外文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线索  莎士比亚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英国  戏剧理论  古典主义  中国戏曲 
描述:一、时间、空间、情节我们认为,不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或是《牡丹亭》,都突破了古典主义戏剧理论“三一律”的框框,在时间、空间、情节安排上,都具有巨大的灵活性。
读《牡丹亭·惊梦》
作者:李真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张大复  封建礼教  个性解放    娄江  贵族女子  尽意 
描述:
略谈《牡丹亭》改编的“意趣”问题
作者:陈多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上海昆剧团  舞台艺术  杜丽娘    牡丹亭  改编本  必然要求  演出  有益尝试 
描述:演出外,为了演出而对《牡丹亭》进行加工改造的历史,几乎是自剧作问世就开始了,就很少有全依原本演出的。
《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作者:白之 龚文庠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莎士比亚  杜丽娘  田园牧歌  汤显祖  故事  传奇剧  共同特点  相似之处  戏剧发展 
描述:境界(lyric capsule)”时,全剧便达到了抒情的高潮。这两出戏都突出了一个传统的主题:它们分别通过赫米温妮的“雕像”和杜丽娘的画像探
牡丹亭记》与江西大余
作者:熊承忠 岳忠唐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南安  大余县  汤显祖  江西  太守  徐闻    园林  至情 
描述:更而演之”之说;还有的专家考证《牡丹亭记》传奇很可能出于明何大抡《燕居笔记》卷九之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这些都是可信的。值得注意的是“稍为更而演之”绝不是参照别人的作品信手挥来。“更”、“演”
牡丹亭·遊园》的艺术特点
作者:方步瀛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艺术特点  汤显祖  封建礼教  后花园  女主人公  剧作家  观众  幸福生活 
描述:弦心诵,直到今天还生活在舞台上,并由已故的天才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拍制成电影艺术片,赢得更广泛的观众的赞赏。我们无比优越的社会制度,给汤显祖这一部苦心经营的名剧增加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