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诗性的迸发—《牡丹亭》创作精神研究
作者:郑力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形象  诗性精神  汤显祖创作观 
描述:将情作为人生和文学的本体,主张在文学不加掩饰地表露人性本身最真实的情感,反对用严苛的道德规范束缚人的天性。通过对《牡丹亭》诗性意象来源的分析、诗性文本艺术手法的解析,以及对之情动内涵的寻问
汤显祖《牡丹亭》案头写作艺术特色探究
作者:郭曼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案头  至情 
描述:昆曲作为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场上演出与案头写作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关系,《牡丹亭》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追根溯源,离不开汤显祖的原始文学创作,以"情"为主要艺术特色的案头写作同样值得探究。
浅谈汤显祖如何写《牡丹亭》之“梦”
作者:文静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境  梦境  虚实  虚实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心线索,推动戏剧发展的呢?本文也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汤显祖故里拍摄《牡丹亭》“宝府”为抚州添新景
作者:梅柏林  来源:中国旅游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汤显祖故里拍摄《牡丹亭》“宝府”为抚州添新景
从戏剧结构看《牡丹亭宝形象的复杂性
作者:梁瑜霞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复线结构  复线结构      复杂性  复杂性 
描述:的维护者、执行者,又是作者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派官吏形象;同时,宝身上还隐约渗透了作者的自我形象。
明代《牡丹亭》批评与改编之研究
作者:陈慧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  汤显祖  牡丹亭  批评  改编 
描述:、筆記之《牡丹亭》批評。此類批評主要關注重點落在《牡丹亭》敘事層面的探討以及戲曲音律的討論上。在敘事層面,曲評家們考索劇作本事來源、指出故事情節的奇特性,並致力於《牡丹亭》情觀的發揚。此外,引發明代曲
牡丹亭》下场诗集唐之研究
作者:陈富容  来源:辅仁国文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下场诗  集唐  集句 
描述:亭〉下场诗的成就,相对的是被忽略了。但我们只要仔细阅读分析《牡丹亭〉 的下场诗,便可发现这五十五首集句诗,绝对是汤显祖用心经营之所在,它不但符 合近体诗格律,崭新的诗意也在戏剧中,充分的发挥了抒情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者:南斗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牡丹亭  封建礼教    汤显祖  人文主义  个性解放  封建道德  相似之处 
描述:都致力于戏剧,而且都是久负盛名的诗人。汤显祖的诗集《红泉逸草》,以文彩绚烂多姿,感情宛转缠绵而名闻中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则以音韵优美动听,感情热烈奔放而风行欧美。自然,他们的主要成就都不在于诗文,而在于美不胜收的戏剧创作。莎士比亚以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而驰名欧美,成为英国戏剧界的
牡丹亭》的风波
作者:曾献平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十年  明万历  牡丹亭  扬州  汤显祖  人间真情    传奇  觉醒  相向 
描述:日夕把卷,吟哦不辍,乃至“愿为才子妇”,誓将终身相托,因盼汤公未得见而怏怏成病,慕情而亡,生前并嘱以《牡丹亭》殉之。其时妇女受压迫尤深,一曲《牡丹亭》,道出人间真情,使千千万万感奋觉醒。自此
牡丹亭》与澳门
作者:王敏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澳门  柳梦梅  葡萄牙  徐闻县  雷州半岛  东西方文明  明代  民族服装 
描述:。对身穿葡萄牙民族服装的葡萄牙少女,也曾以诗记之: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妆。更特别的是,汤显祖在他的天才巨著《牡丹亭,描写了男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