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颂·驷》篇与周礼的关系及其文化意义
-
作者:姚小鸥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国 周礼 春秋时期 出土文献 军事力量 文化意义 复兴 主旨 成就 辨析
-
描述:本文通过对传统文献与出土文献的辨析,指出《鲁颂》中《駉》篇的主旨在于歌颂鲁僖公振兴鲁国军事力量的活动及其成就,并指出这是春秋时期鲁国复兴“周礼”的重要内容,从而证明《鲁颂》当为《颂》诗一部的根据所在。
-
论汤显祖戏曲创作中的“言情”说及其理论意义
-
作者:王忠禄 来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创作 言情说 戏曲理论 牡丹亭 封建礼教 戏曲研究 格律派 明代中叶 古代小说
-
描述:很大的影响。但是,就戏曲创作的成就而言,汤显祖尤为突出。他卓越的戏曲创作成就,归功于富于特色的戏曲理论,即有名的言情说。
-
以“情”为帜 率性张扬:论晚明情感美学的现代意义
-
作者:陈胤瑾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个性自由 李贽 袁宏道 汤显祖 冯梦龙
-
描述:明代中叶以来,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诸人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情感美学思潮,极力推崇人的自然情感,以对抗程朱理学。而在他们的诸多理论和文学创作中都迸发出个性自由解放、自我意识觉醒等具有现代意义
-
谈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演出及其意义
-
作者:何西来 丛小荷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特色 汤显祖 白先勇 牡丹亭 观众 昆曲艺术 演员 舞台 导演 美学
-
描述:》成功演出的意义。现概述如下:
-
寻求主体的诗性解放——论陆九渊心学的解构意义
-
作者:陈平辉 熊进萍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言说 语境 主体异化 解构
-
描述:在朱熹理学没落的地方,正是陆九渊心学跃升之处。陆九渊一生反对著述,反对理性禁锢,看重对话,看重释放本心。其哲学思想带有鲜明的启迪品格和反叛教化的特征,其终极目的在于寻求主体的诗性解放。在当今社会中,陆九渊心学的解构性仍然具有显著的现代价值。
-
周礼全四层次意义理论的方法与特色
-
作者:李敬国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全 四层次意义理论 命题 命题态度 意谓 交际语境 意思
-
描述:周礼全四层次意义理论运用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反映人类思维认识进程的正确理论,合理地对复杂的自然语言意义做出了分层理解,创造性地把已有的意义理论运用于对不同层次的语言意义的分析和理解过程之中
-
充满意义的形式——论胡应麟《诗薮》对绝句的评论
-
作者:余锐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绝句 音律 线性结构
-
描述:刻探讨了格律形式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
-
论陆九渊的“易简功夫”读书法对当今教育的意义
-
作者:刘召元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易简功夫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大众教育
-
描述:简功夫”所蕴含的主要含义,再结合我们所处的教育的环境和时代特色进行分析,从而指出“易简功夫”对于我们当今的“素质教育”“大众教育”和“快乐学习”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
论邶、鄘、卫三风的称名之异及编次意义
-
作者:王伟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邶 鄘 卫三风 殷商民俗 周礼思想
-
描述:邶、鄘、卫三风在三家诗中合为一卷,在《毛诗》中则一分为三。后来之论者争论不一,而事实上邶、鄘、卫三风的称名及编次是以三风所染殷商习俗及周礼思想之厚薄为别。也就是说从《邶风》至《鄘风》到《卫风》,三风所染殷商民风逐渐递减,而周礼思想则逐渐递增。三风之称名及编次,实际上即反映了这一变化过程。
-
宽容与公正:论李觏法制思想的伦理意义
-
作者:赵海涛 靳晓娜 来源:衡水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法制 法制 宽容 宽容 公正 公正
-
描述:李觏的法制思想首先强调刑礼相辅,反对重刑,体现了宽容精神。他还提出天子与天下共法即一致于法的主张,反对救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公正。这些观点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由于他不可超越的时代局限,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