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184)
报纸(2591)
学位论文(197)
图书(117)
会议论文(7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143)
地方文献 (3964)
非遗保护 (18)
文化溯源 (15)
才乡教育 (8)
地方风物 (8)
宗教集要 (6)
红色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4(780)
2013(469)
2012(774)
2011(594)
2008(629)
2005(234)
1996(108)
1995(102)
1990(78)
1980(34)
按来源分组
其它(342)
剧影月报(50)
西江月(11)
群文天地(7)
博览群书(4)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3)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中国电视(2)
群文天地(下半月)(2)
周口师专学报(综合版)(1)
牡丹亭》中石道姑形象略辨
作者:黄德荣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道姑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杜柳  柳梦梅  石女  候外庐  笑者  徐朔方 
描述:古执也,陈最良之雾也,青山之贼牢也: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当然,该文对剧中人物的评价不尽确切。)那么,石道姑的形象又如何呢?徐朔方教授在《前言》中,说:“派去教育她(指杜丽娘一笔者注)的陈最
姹紫嫣红 争奇斗艳——略论《牡丹亭》多元化的舞台演出
作者:曹树钧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台演出  多元化  莎士比亚  汤显祖  艺术史  中国  昆曲 
描述:比喻.实际上是说莎土比亚、曹禺、汤显祖都是不同时期的艺术高峰.他们的作品同样都是人类艺术史上创造的瑰宝。[第一段]
牡丹亭》:岂独伤心是小青
作者:福康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伤心  古代诗人  晋京演出  诗集  汤显祖  全本  寻觅 
描述:上海昆剧院将晋京演出全本《牡丹亭》,久已仰慕,届时必往一观。我在不到20岁时,曾发誓通读古代诗人的所有诗集,最后连不是一流诗人的诗集也寻觅来读,汤显祖的《玉茗堂集》也读过。当然,他的诗与他的昆剧
试论《牡丹亭》中爱情的前因与后果
作者:赵志军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  学术界  柳梦梅  杜丽娘  汤显祖  论述  想象 
描述:对象的爱情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这种爱情不仅可
汤显祖与利玛窦相会韶州考:重读《端州逢西域两生破佛立义,偶
作者:宋黎明  来源: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利玛窦  石方西  端州  天竺  佛主 
描述:玛窦和石方西,但见面地点不是端州而是韶州,而利玛窦当时正在尝试改名。本文也订正汤诗中的一些讹误,并对诗作的主旨等提出新的解释。
王安石政论文研究
作者:徐世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政论文  思想  艺术  影响  变法 
描述:论和变法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谈了他政论文的思想内容,包括他的君臣思想,管制思想和人才思想。这三个方面也正是其变法的主导思想,对其变法的结果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再次谈了它的艺术特色。以往的关于这方面的
创造小熊的生动放怀的空间:黄松中国画欣赏
作者:许情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画  欣赏  抽象画  写生  笔墨  艺术  黄松 
描述:黄松入选第五届上海美术大展的国画作品不是那种肩负沉重的理性山水,也不是以自然写生的花卉,更不是那种玩笔墨的抽象画。轻轻的落下,黄松的艺术直往心境中去,营造了一片阳
陈郁"绘画作品"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绘画作品  武汉理工大学  美术学院  设计学院  武汉人  湖北  艺术 
描述:陈郁(1973-),女,汉,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朱天曙《感旧: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
作者:黄惇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著名学者  明清之际  书法家  鉴藏家  艺术 
描述:周亮工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书法家、艺术鉴藏家,博涉多通,著述闳富。
论两个“梦”意象构成的浪漫剧及其象征追求——《牡丹亭》与《
作者:骆蔓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梦”意象  “梦”意象  情结  情结  原型  原型  人文主义意绪  人文主义意绪 
描述:为情结化象征追求。《仲夏夜之梦》中写“梦”则是目的 ,是以原型化象征对生命活力作张扬、生存和谐作表现。《牡丹亭》的戏剧结构是从梦幻转向现实 ,以致太现实人性化 ;《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是从现实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