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94)
报纸(2083)
学位论文(125)
图书(121)
会议论文(3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4)
历史名人 (1208)
地方风物 (12)
才乡教育 (6)
红色文化 (5)
宗教集要 (5)
非遗保护 (5)
按年份分组
2014(609)
2013(342)
2012(595)
2011(458)
2010(489)
2009(446)
2008(495)
2007(319)
1983(33)
1981(29)
按来源分组
北京青年报(49)
东方早报(23)
新闻晚报(16)
洛阳日报(10)
福建艺术(8)
武汉晨报(7)
贵阳日报(6)
北方音乐(5)
收藏.拍卖(1)
金卡工程(1)
硅烷接交联聚乙烯的研究
作者:林明德 俞强  来源:塑料加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硅烷  接枝  交联  聚乙烯  抗张性 
描述:硅烷接交联聚乙烯的研究
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曲”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作者:房春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诗歌语言  文体选择  牡丹亭  英译本 
描述: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曲”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世间只有情难诉-浅析《牡丹亭》之于明清文人传奇的情感关涉
作者:梁波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  情死  牡丹窠臼 
描述:世间只有情难诉-浅析《牡丹亭》之于明清文人传奇的情感关涉
传奇“牡丹亭”和话本“杜丽娘记”---釜底治曲记之三
作者:谭正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话本  传奇  汤显祖 
描述:汤显祖的“玉茗四梦”、向来都知道“紫义记”出唐人蒋防
湯显祖《牡丹亭》思想倾向试探——兼谈《牡丹亭》评论中的问题
作者:程学颐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封建礼教  思想倾向  封建秩序  爱情理想  封建社会  柳梦梅  封建婚姻  婚姻自主 
描述:也有所影响,长期来被評論家们目为优秀杰作之一。封建的、資产阶級的評論家,带着极深的阶級偏见,从其本阶級的利益出发,抓住了作者創作宣言中的“情”,大做文
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台、美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作者:费泳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度创作  杜丽娘  汤显祖  舞台  演员表演  昆曲艺术  中国昆剧  牡丹亭  观众  柳梦梅 
描述:牡丹亭》已流传四百余年了,是昆剧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目。自明代万历年间至今,几乎成了中国昆剧的发展缩影。杜丽娘这个“天下第一有情人”的艺术形象,不但给了传统社会的男女青年以极大的精神慰藉
汤显祖《牡丹亭》写作时间说
作者:罗兆荣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徐朔方  遂昌  万历  写作时间  戊戌  大学教授  临川  知县 
描述:对《牡丹亭》的写作时间和地点,学界有几种说法,不尽一致。今择其主要几家之说,略作介绍。$$浙江大学教授徐朔方作《汤显祖年谱》,依据明末刻朱墨印本《牡丹亭》,汤显祖自题的《牡丹亭·题词》署“万历戊戌秋
走出牡丹亭-汤显祖和他的世界
作者:徐保卫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自恋情结  杜丽娘  艺术天才  人格  戏剧创作  心理学  牡丹亭  梦境描写 
描述:如果赞赏并研究汤显祖的艺术天才,而不把他身上乍看起来似乎与他的戏剧无关的某些因素(包括那些明显属于病态的成份)统统包括进去,那么所作论断就会显得不够准确,不够全面。从纯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汤显祖显然存在着某种人格变态倾向,他所创造的杜丽娘就是这样一个具有自恋情结的形象。据说当他创作的那部不朽巨著
邮票双曲——西厢记与牡丹亭
作者:孙少颖  来源:集邮博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邮票  封建礼教  绘画设计  故事情节  汤显祖  文学名著  发行  设计师 
描述:《西厢记》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已是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
论明清《牡丹亭》创作心理研究
作者:程华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心理研究  创作心理  创作主旨  研究者  陈继儒  作品  明清两代  张居正 
描述:汤显祖为什么创作《牡丹亭》?他创作这部作品具有怎样的心理特征?这是明清两代许多研究者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总结,分别精华与糟粕。提炼与吸收有价值的成果,丰富今天的《牡丹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