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99)
报纸(1995)
学位论文(119)
图书(63)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29)
历史名人 (877)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3(323)
2012(572)
2011(442)
2003(73)
1996(29)
1990(27)
1986(37)
1982(34)
1981(29)
1962(5)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26)
戏剧丛刊(10)
文摘报(6)
黄梅戏艺术(5)
北方文学(下半月)(3)
散文诗(3)
中文自修(2)
广东社会科学(2)
湖南教育(中)(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
冯小青夜读《牡丹亭
作者:司徒沛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小青  牡丹亭  杜丽娘  细读  滚花  书卷  柳梦梅  汤显祖  太虚幻境  鱼水情 
描述:~~
新旧《牡丹亭》与中国古典文化
作者:刘素娥 吴媛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中国古典文化  昆曲艺术  白先勇  汤显祖  新旧  大学生  传统剧目  戏剧史  爱情 
描述:牡丹亭》是昆曲中最富盛名的传统剧目,是我国戏剧史上的一朵奇葩。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整个昆曲艺术的式微,昆曲大戏《牡丹亭
谈三妇评《牡丹亭
作者:赵苗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二十年  汤显祖  戏剧家  代表作  女子  戏曲批评  明代  吴山  杂记 
描述: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完成了杰作《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这部光辉的剧作刚刚问鼎文坛,立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汤氏
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作者:曹树钧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杜丽娘  观众意识  艺术成就  昆曲艺术  演员  现代青年  汤显祖  演出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从悲剧的角度比较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
作者:郗慧娟 郭瑞芳 郝宝燕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杜丽娘  牡丹亭  比较研究  柳梦梅  中西方文化  莎士比亚  追求爱情  汤显祖  主题思想 
描述:人物形象和冲突结构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牡丹亭》主题公园将现身江西抚州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主题公园  汤显祖  现身  江西  南柯记  临川四梦  中国新闻  戏剧作品  抚州市 
描述:据中国新闻网消息,中国首家以汤显祖千古名篇《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临川四梦巨著场景为蓝本,复原再现这四部世界戏剧作品的文化主题公园将现身江西抚州。据介绍,该文化主题公园将建于
牡丹亭》的世俗选材与民俗观照
作者:杨振良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民俗观  汤显祖  杜丽娘  世俗  选材  戏曲文学  民俗性  文化思想  戏曲研究 
描述:明代前后期的文学性质不同,前期与民俗性比较密切,属于民间大众;中晚期之后的文学由于已进入了文士个人创作与精神解放的文艺思潮,在当日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出现的作品,无疑可视为文化思想转型的产物,属于市民阶层。因此学界前贤对汤显祖戏曲作品的研究观察点,便透过晚明心学思潮的
论折子戏:以汤显祖《牡丹亭》的考察为中心
作者:解玉峰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折子戏  牡丹亭  汤显祖  戏剧演出  中国民族戏剧  中国戏剧  历史演进  明万历  戏曲研究  寻梦 
描述:中国民族戏剧的演出,就其形态着眼,可略分为两类:一为全本戏,一为折子戏。全本戏,又称本戏、正剧,全本戏所演故事大都情节曲折、首尾完整;折子戏,有散出、散套、杂单、杂出等不同称名,相对全本戏而言,其情节表现大都是片断性的、不完整的。折子戏大都是从全本戏中脱离出
“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作者:王本利  来源:青苹果(高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莎士比亚  杜丽娘  东方  封建礼教  柳梦梅  爱情  作品  张居正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字义仍,号若土,因其书斋为玉茗堂,别号玉茗堂主人。在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编纂的《中国近代戏曲史》中,汤显祖被誉为“戏剧舞台上空永不陨落的巨星——东方的莎士比亚”。
青春版《牡丹亭》为何受青睐?
作者:朱栋霖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昆曲艺术  杜丽娘  遗产保护  汤显祖  苏州  大学生  演出  演员 
描述:当京剧等国粹面临观众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困境时,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却引领了一条昆曲遗产保护传承、薪火传续、代有传人的路子。个中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