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世挽歌诗的固定模式:以陈元晋挽歌诗为例
-
作者:林晶晶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选》 挽歌诗 陈元晋
-
描述:期,忽视了魏晋之后。而宋代旅桂作家陈元晋的《渔墅类稿》卷八中却列有八首挽歌诗,这不但继承了魏晋时期挽歌诗的特点,还另有其独特之处,形成了后世挽歌诗创作的固定模式。
-
“直面人生律动”的西部诗痴翁:陈道谟其人其诗其情
-
作者:梁基鹏 来源:岁月(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部 诗痴翁 其人 其诗 其情
-
描述:陈道谟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一位不能不提到的著名诗人,他对诗歌的整整70年的执着和痴情令人感叹,令人景仰.他的文学追求和文学创作活动已经成为很多后学者的楷模.
-
董养性《选注杜诗》与仇兆鳌《杜诗详注》异文考释
-
作者:赫兰国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董养性 董养性 《选注杜诗》 《选注杜诗》 《杜诗详注》 《杜诗详注》 异文考释 异文考释
-
描述:董养性《选注杜诗》是元代重要的注杜选本,是现存元代注杜诗数量最多、水平极高的一部杜诗学著作。由于国内失传,一直无人对其进行研究。仇兆鳌《杜诗详注》详实赅博,对前人研究成果多有吸收,前人版本多有参照
-
李壁《王荆文公诗注》引诗正讹
-
作者:卞東波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人 王安石 正讹 元刻本 宋人 活字本 朝鲜 增注 古典文献研究 武陵源
-
描述:史·李壁传》称其"嗜学如饥
-
(二)悼念刘斐云诗六首(慰李浩诗一首)
-
作者:暂无 来源:环城侨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二)悼念刘斐云诗六首(慰李浩诗一首)
-
周礼司稼掌以年之上下出敛法即汉常平仓所仿今欲买榖填仓是否宜
-
作者:张步侯 来源:陕西省地方政务研究会月刊 年份:193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周礼司稼掌以年之上下出敛法即汉常平仓所仿今欲买榖填仓是否宜
-
书秉金石,以碑化帖:兼谈李瑞清、胡小石、游寿师承中的书法教育
-
作者:傅爱国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史 中国 汉字 教育
-
描述:书秉金石,以碑化帖:兼谈李瑞清、胡小石、游寿师承中的书法教育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应是《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
作者:詹锳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白诗文 俱怀逸兴 校书 谢眺 蓬莱 宣州 建安风骨 称意 文章 安禄山
-
描述:。很多论李白的文章引用这首诗的名句。可是这首诗的题目和内容是不相称的,为了迁就这个题目,许多人对这首诗的某些部分
-
迎刃析疑如破竹 擘流辨似欲分风(下):钱锺书戏曲论零札
-
作者:郑雷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史 戏曲研究 析疑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牡丹亭 元杂剧 汤显祖 戏曲创作 戏曲作品 小说
-
描述:三毕生致力于打通文史哲和中西文化的钱先生对不同学科往往采取一种同贯共规的态度,力求泯町畦而通骑驿,以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等为一家。在他的著述中,仅有少量篇章以探讨戏曲艺术规
-
试论王安石《诗新义》在《诗经》阐释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
作者:孙宝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新义》 《诗经》阐释史
-
描述:王安石新学以礼解经,切近时用,并长期作为官方学术,影响到宋室南渡之后。随着宋孝宗继位,大兴洛学,荆公新学才日渐衰微。然而,《诗新义》在《诗经》阐释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它的笺注模式既有对郑玄的扬弃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