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771)
报纸(984)
图书(181)
学位论文(173)
会议论文(4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931)
地方文献 (171)
宗教集要 (12)
地方风物 (9)
非遗保护 (9)
红色文化 (7)
文化溯源 (6)
才乡教育 (5)
按年份分组
2011(581)
2009(497)
2005(273)
2002(253)
1997(217)
1996(239)
1994(228)
1993(121)
1987(145)
1979(40)
按来源分组
中文自修(17)
博览群书(13)
佛教文化(8)
辽宁大学出版社(2)
中华书局(2)
中国医疗保险(2)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山西教育(初中版)(1)
统计教育(1)
我不是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新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我不是王安石
“假如我是王安石
作者:顾建斐 王汉章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假如我是王安石
王安石
作者:姜国柱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儒家思想  保守派  积贫积弱  宋神宗  圣人  宋王朝  学术界 
描述:景象。华国锋同志号召:“老科学家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并把科学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这非常重要。”老一辈学者,也正象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那样:甘做青年一代攀登科学高峰的肩梯。而青年一代也应不负老一辈学者负重之苦心,努力向科学高峰攀登,成为后继来者。这是科学春天中的暖流,学术繁荣的惠风,我们为这一新景象呈现于学苑,高声赞颂!
王安石
作者:徐炯  来源:大成会丛录 年份:192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
王震生平及其交游——槐王氏人物考之二
作者:李贵录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震  北宋  王安石 
描述:王震是槐王氏子弟中比较有名气的人物 ,一生多姿多彩。虽然他在政治上 ,比较偏向于王安石的“改革”。但由于他正直的性格 ,又使他与新党中的一些政治投机分子格格不入 ,并最终被排挤出朝廷
说诗
作者:张福勋  来源:文科教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案法  王安石  《诗家直说》  宋诗钞  杨万里  “心”  “诗法”  宋诗纪事  说诗  唐诗 
描述:一字无来处”,从唐诗那里“拿来”许多可用的东西;另一方面,为了不落前人窠臼,又提出“点铁成金”之说,往往变唐人诗意而用之,既“夺胎,又“换骨”,于是乎,你的东西也就变成我的东西了.这正是宋人极聪明处,也是宋人变唐诗、而又有别于唐诗之处.诗用“翻案法”便是一例.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卷十三刘浚《重阳》“不用茱萸仔细看,管取明年各强健”.引杨万里评此诗“得翻案体”.又明谢棒《诗家直说》云:“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王绩曰:‘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左思曰:‘功成不受爵,长挥归田庐’.太白曰:‘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王、李二公善于翻案”.说明“翻案”一法,是古人作诗常用的.
春节“忧”
作者:王二路  来源:探索与求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制售过程  烟花鞭炮  喝个够  娱乐消遣  减少环境污染  军阀混战  杞人忧天  原则问题  振奋精神 
描述:春节“忧”王二路逢年过节的,理应喜庆才是,何来"忧"呢?个中缘由请看下文:一忧"放""爆竹声中一岁除",是宋代王安石的名句。爆竹也叫鞭炮。国人的习惯,过年时只有"鞭门炮鸣",才能渲泄新春佳节那种
高中历史综合训练()
作者:王广祥  来源:中学文科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历史  综合训练  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科技革命  王安石  国民政府  袁世凯  社会主义  联合国  帝国主义 
描述:高中历史综合训练()
味书摘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少年(中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杨柳依依  治国之道  无为而治  德治  二十四诗品  王安石  苏轼  相忘  法治 
描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天运》“解引”此句言治国之道。大凡治理天下,法治不如德治,德治不如不治(无为而治)。国政如此,人情亦然: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饮茶
作者:华木兰 李庚  来源:乡镇企业科技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饮茶  周树人  陶瓷茶具  茶叶  王安石  艺术  得景  茶汤  绿茶  红泥 
描述:不洁"很好理解,而日艳风和,于高山中觅一角松奇石巨或竹翠溪清处,架起一具红泥小火炉,澄心静虑,细煎慢饮,相对悠然,荣辱两忘,也可算得景了。古人忌对花饮茶.认为那是和"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焚琴煮鹤、松下喝道"一样煞风景的事。他们认为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