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壮志无可托,聊为吴会吟——陈述诗心与诗歌论
作者:刘靖渊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描述:壮志无可托,聊为吴会吟——陈述诗心与诗歌论
古籍译注释词的一条重要原则:谈贾公彦的"望为义"说
作者:孙良明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籍译注  郑注  《周礼  释词  义疏  重要原则  仪礼  郑玄注  言语环境  言语词 
描述:故以(亻卖)为买.此字所训不定,按下文所云“贵(亻卖)者”,郑注“贵卖之”;郑亦望为义,故注不同也.]《周礼·地官下·司市》按:“下文”指《地官下·贾师》:“凡天患,禁贵(亻卖)者,使有恒贾
吴曾祺《涵芬楼谈》之“创作主体论”浅析
作者:兰培  来源:前沿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作家修养  识见  笔力  意匠  性灵 
描述:吴曾祺的《涵芬楼谈》是近代一部较为完整的写作理论专著。本文试图从创作主体方面入手,发掘、概括吴氏以“识见、笔力、意匠、性灵”为核心的作家修养理论,探析其中的理论精髓与独创之处,希冀为今天的写作
唯其理之是 唯其辞之是——从李绂、方苞评点柳的异同再论
作者:张维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方苞  李绂  评点柳  义法说 
描述:以李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柳文书》为切入点,通过对比李绂与方苞评析柳的不同态度,进一步认识方苞“义法说”的实质。方苞的“义法说”的提出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古文创作的要求,但与李绂的古文理论相比
渔字第四一八○号 令威海卫管理公署据呈请核准陈堂之泰山五
作者:暂无 来源:实业部公报 年份:193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渔字第四一八○号 令威海卫管理公署据呈请核准陈堂之泰山五
令内乡县据呈报巡视县属第三区县务由科长吴炳代拆行由(不另
作者:暂无 来源:河南省政府公报 年份:193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令内乡县据呈报巡视县属第三区县务由科长吴炳代拆行由(不另
宋诗散论——谈宋人以为诗、爱国诗及诗与画的关系
作者:张白山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为诗”  爱国诗  诗与画  现实主义  欧阳修  唐诗  诗歌创作  王安石  山水画  “诗中有画” 
描述: 一 倘要谈宋诗,我们还得提一下它与唐诗的关系。因为宋诗是唐诗的继续和发展。没有唐诗,宋诗便无所师承。但唐诗相对说比较容易谈,宋诗则不容易谈。你说唐诗成就大,人们没有争议;说宋诗成就大,人们就有争
从一篇黑看罗思鼎们对宋史和王安石变法的懵懂无知(对《从王
作者:邓广铭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罗思  考略  司马光  中国封建社会  四人帮  生产关系  儒法  论战  封建制度 
描述:显赫地位,而且用了通栏的大字标题。这种做法,开前所未有之先例,也是“四人帮”在北京的御用写作班子“梁效”先后炮制的黑从未受到过的宠幸。可见罗思鼎的这篇黑受到“四人帮”的何等重视。
和雷闻远砚史颂刘卿镇军韵
作者:王戴藩  来源:益闻录 年份:18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和雷闻远砚史颂刘卿镇军韵
毕业同学消息:许宜陶、郑其辉、何源青范济舟、许
作者:暂无 来源:大夏周报 年份:193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毕业同学消息:许宜陶、郑其辉、何源青范济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