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析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
作者:陈星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  鉴赏方法  表现手法  诗歌  高考  语言  注释  内心世界  杜甫  王安石 
描述:高考中鉴赏古诗词的关键在准确地把握诗词的主题、意境。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关注题意与注释,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中所用的表现手法,确定诗歌的题材,真正地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台湾能源环境辫·辩·辨——专访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主任刘
作者:王恺宁  来源:人籁论辨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台湾能源环境辫·辩·辨——专访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主任刘
从鼎鼐大名到世罕见知——论曾巩文学地位的变迁
作者:朱安群  来源:文艺理论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鼎鼐大名到世罕见知——论曾巩文学地位的变迁
中国法律变迁的传统及文化动因:从当代收容遣送制度立废启论
作者:陈晓枫  来源:法律文化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收容遣送工作  法律变迁  流浪乞讨人员  制度变迁  思维方式  孙志刚  文化动因  王安石变法  问题研究  文化研究 
描述:的现象,在中国立法史上似为仅有。而以此案为契机,中国的户籍登
语林偶拾-中学文言文中的语言问题
作者:林乐腾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文言文  主语省略  现代汉语  王安石  诸葛亮  孔子  刘备  养父母  第三人称代词  主题思想 
描述:多、太露骨,那就不仅是孔子没有语言的艺术性而已。“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言止意不止,尤为极至。”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文字,中学文言文中也有。周敦颐《爱莲说》寓哲理于比喻。牡丹喻寓贵者,菊花喻
周亮工《书影》的语言文字学史料价值
作者:周远富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书影  语言文字学史 
描述:[摘要]周亮工的《书影》论述了研究语言文字学的意义和方法,讨论了相关语文学著作及其版本问题,提供了与汉语汉字相关的史料,分析了有关语言文字问题,反映了明季清初的小学风尚。
语言·象征——评杨克诗集《图腾的困惑》
作者:杨远宏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征  图腾  表达方式  诗歌语言  语言方式  民族  诗歌创作  中国诗歌史  石头  王安石 
描述:个方向上都是同时性的。如果说王安石的“缘”,贾岛的“敲”,曾经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深刻事件有过不断的提示和照亮的话, 那
雕镂至极 渐近自然——《牡丹亭》戏曲语言“雕琢”论
作者:李晓刚  来源:陕西教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语言  杜丽娘  女主人公  思想感情  《西厢记》  汤显祖  蜘蛛丝  《文心雕龙》  雕镂 
描述:传统观点认为《牡丹亭》戏曲语言“雕琢”,不如《西厢记》语言自然、爽朗,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语言的“雕琢”,正是《牡丹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首先,语言的“雕琢”,体现了作者对作品
古诗语言学习札记——几种改变词语原义的修辞格
作者:王政白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格  词语  白居易  古诗  原义  借喻  修辞手法  白发  王安石  事物 
描述:的修辞格,在运用时,有关词语的本来意义,却由于修辞而改变了。如“田原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干戈”的原义是两种武器,即
浅谈李渔关于戏剧语言的理论——阅读《闲情偶寄》札记
作者:全景长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语言  闲情偶寄  李渔  戏剧理论  戏剧活动  清代  汤显祖  语言规律  明代  见解 
描述:见解。这些见解很多是符合戏剧语言规律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