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54)
报纸(757)
学位论文(176)
图书(144)
会议论文(4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500)
地方文献 (57)
宗教集要 (5)
地方风物 (5)
文化溯源 (4)
才乡教育 (3)
红色文化 (2)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3(448)
2011(510)
2010(533)
2009(466)
2006(337)
2004(230)
2003(250)
2002(228)
2001(225)
1993(1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8)
抚州师专学报(74)
成才之路(8)
教育艺术(6)
中华儿女(5)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兰州大学出版社(2)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之友(B版)(1)
甘肃民族研究(1)
试论王安石的文艺观
作者:周长春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艺观  有补于世  语言  文学  作家  诗文创作  “文”  诗歌  欧阳修 
描述:王安石不仅以其诗文创作的突出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在创作理论方面,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在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散见于王安石诗文中关于文艺创作问题的论述
试论王安石
作者:胡守仁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现实主义精神  艺术手法  韩愈  杜甫  陶渊明  梁启超  极端崇拜  江西师范大学 
描述:试论王安石诗胡守仁王安石以一身而兼皙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成就是多方面的。现在我只论述他的文学,不涉及其余,而文学又只论述他的诗。王安石的诗继承了杜甫的诗歌传统。他对杜甫极端崇拜,在《杜甫画像》里
试论王安石的咏物诗
作者:李锐波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咏物诗  政治原因  诗歌创作  文学的本质  创作方法  承上启下  艺术手法 
描述:北宋诗坛上,王安石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后人把其王荆公体与东坡体、山谷体相提并论便是有力的例证。但是,后人在评论宋诗时又往往只及苏黄而不及于王。究其原因,除后人基于政治原因有意
试论王安石的咏物诗
作者:李锐波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咏物诗  政治原因  诗歌创作  文学的本质  创作方法  承上启下  艺术手法 
描述:创作方法,又力图开辟属于自己的风格。
王安石政论文研究
作者:徐世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政论文  思想  艺术  影响  变法 
描述:论和变法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谈了他政论文的思想内容,包括他的君臣思想,管制思想和人才思想。这三个方面也正是其变法的主导思想,对其变法的结果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再次谈了它的艺术特色。以往的关于这方面的
商鞅与王安石治国思想的比较
作者:黄良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鞅  王安石  变法  治国  思想  社会学  社会工作 
描述:的思想依據。在下篇中,先從王安石的思想開始,建立變法的理想與理論依據;再而對照變法的條文與內容,使王安石治國思想更明確。在結論篇中,建立一個比較粗糙與抽象的理念架構來分類他們的思想,指出他們思想上
北宋对秦陇以西地区的开拓经营
作者:刘建丽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吐蕃  屯田  北宋中后期  熙宁  王安石变法  北宋中期  宋王朝  秦州  镇戎军 
描述:措施的实施,对西北地区的开拓也相应扩展到熙河洮氓地区,“经营河湟,兼制西夏”,就成为革新派的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同时,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王安石的个性与熙宁变法
作者:徐东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个性  个性  熙宁变法  熙宁变法 
描述:,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素质成为熙宁变法的主持者,并对其进程和成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对此后北宋的社会发展甚至南宋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拟
范仲淹、王安石变法比较研究
作者:李裕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范仲淹  王安石  政治变法  价值评价 
描述:个成了嘲讽对象。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后人都看走眼了,还是他们本身的差异造成的?这只有对两者作比较才能找到答案。
王安石变法教育及现代价值
作者:张雷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时而变  王安石  变法教育 
描述:。一是变法教育的必要性,王安石认为法令的执行必须依靠官员,“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因此,主张通过变法教育培养能推行新法的“良吏”,并且通过变法教育“使人无异论”;二是变法教育的内容,包括“合变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