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27)
报纸(108)
学位论文(26)
图书(19)
会议论文(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37)
地方文献 (33)
才乡教育 (10)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66)
2009(42)
2007(37)
2006(27)
2004(36)
2003(21)
2002(12)
1999(18)
1993(2)
1987(7)
按来源分组
地图(4)
古建园林技术(2)
船舶设计技术交流(2)
半导体技术(1)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1)
社科纵横(1)
小学教学设计(1)
建材与装饰(1)
桂海春秋(1)
艺术教育(1)
贵有疑”的精髓
作者:肖川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现问题  认知冲突  学习者  爱因斯坦  培养学生  数学  陆九渊  教学  认知结构  思考习惯 
描述:贵有疑”,古人多有论述。宋代大儒朱熹就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孔子礼管窥
作者:张玲 李小成  来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周礼   
描述:孔子的礼思想是儒家的核心,它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礼”是孔子各方面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孔子一生都在为实现“札”制的理想社会而奔波,孔子礼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发展
西汉礼论略
作者:林存阳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汉    周礼  仪礼  礼记 
描述:,各具致思 ,且颇与政治、世运相起伏。虽其未能大行于世 ,然已俨然参与到寻求社会治乱之列。尤可注意者 ,司马迁、班固对礼演进所作的梳理和总结 ,开启了礼学术史的门径 ,且成为此后历代所遵循的一种
论王安石的庄思想
作者:肖海燕  来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庄子  庄子  性命道德学说  性命道德学说  有为  有为  无为  无为 
描述:王安石的庄子研究对宋代庄的繁荣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融会百家的基础上,王安石调和庄子与儒家思想的矛盾,并从性命道德学说和政治的角度阐发庄子的思想,反映了以儒解《庄》的思想倾向,适应了时代发展
国学都是哪些“国”与“
作者:王宏斌  来源:国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学    “国”  子弟学校  孙诒让  乐师  周礼 
描述: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
读书信 历史
作者:杨富丁  来源: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戊戌变法  书信  毛泽东  梁启超  王安石变法  宋庆龄  周恩来  改革措施  张学良  材料 
描述:历史上许多载入史册的著名书信,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慎重地从书信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行命题,不仅可以丰富命题资源、扩大命题材料的范围、开阔命题素材的视野、增强试题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笔者搜集了近六年来运用书信题材命制的一些高考真题,
胡瑗的为与为师
作者:文正东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瑗  宋神宗  范仲淹  王安石  司马光  文天祥  孔孟 
描述:有一个人,宋神宗称之学宗孔孟,教行苏湖。有体有用,斯文范模。诚斯文之模范,为后世之钦崇;明嘉靖帝封之为先儒胡子;范仲淹赞其为孔孟衣钵,苏湖领袖;王安石尊之为天下豪杰魁;苏轼推之为章为万世程;司马光颂之为苏湖之教,造士有术;文天祥敬之为一代瞻仰,百世钦崇;米芾赞之为宽厚纯诚,躬行力践……
我和外孙《三字经》
作者:达洲  来源:老年世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字经》  《辞源》  《六经》  王应麟  秘书监  南宋 
描述:《三字经》,《辞源》释词为:“相传为南宋王应麟编”,王应麟,字伯厚,南宋鄞县人。他少年时通《六经》,淳祜元年中进士,历任过秘书监、吏部侍郎等诸多官职,博学多闻,长于考证,著述丰厚。
“为应是一片欢喜境界”
作者:柳延延  来源:杂文选刊(下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高等教育  电视节目  教育问题  择校  普林斯顿  学习  兴趣  中国  接受 
描述:”能够择到外国去,显然不是一般人可为,大多数没钱、没权送子女出国的家长只能望洋兴叹了,它表明今天从上到下对中国教育的失望。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我一介书生不敢奢谈,它太过复杂,是个系统工程。我这里想谈的是一个让我无法释怀的问题,看来也无望解决。读者诸君,你们发现没有,今天中国反映现代人生活的电视剧中凡有儿童的画面,都是在做作业。家长看到放学回家的孩子,说的话都是:“快去做作业。”虽然大多数电视剧粗制滥造,在对这一现象的表现上却直面了现实。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业无可厚非,可孩子不是机器,而是需要加倍呵护的小人儿。“加倍呵护”也主要不是好吃好穿,汽车接送。我曾读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清儒陈澧在《东塾读书记》里对“加倍呵护”的点评:“教小儿,亦当使其常有喜悦意。不然,彼不好学矣。”同时还必须“早放学,使得嬉戏”。
王安石的孟思想
作者:胡金旺  来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子  以道自任  君臣观 
描述:上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