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李杜优劣之争(兼对《李白与杜甫》的一点意见)
-
作者:张步云 来源:郭沫若研究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阳冰 王安石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与杜甫 李杜并称 工部 检校 大夫 扬杜抑李
-
描述:不分轩轾,还是杜优李劣?这个争论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进行着。争论的实质,是对浪漫主义作家如何评价的问题。从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的“时人谓之李杜”和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诗之豪者,世称李杜”的话来看,早在盛唐,李杜就已齐名并称。再从当时一些诗人对李杜的称赞来看,李杜在盛唐时就是并驾齐驱,驰名诗坛的伟大诗人。我们先看他们对李白的评价。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篇中说:“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里可以看出贺知章所再三称叹和欣赏的是李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蜀道难...
-
苏轼与王安石、司马光的异同——兼论当前评价苏轼的几个问题
-
作者:朱靖华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前评价 改革主张 北宋王朝 几个问题 异同 免役法 大地主
-
描述:本文对苏轼的政治思想作了深入分析,认为他有进步的一面,同王安石一样有改革的要求,与顽固反对变法的司马光有所不同。
-
论辩证矛盾的几个基本规定——兼与孙奎贞同志商榷
-
作者:韩东屏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辩证矛盾 基本规定 特殊逻辑 直接联系 统一整体 和差 黑格尔 立直 唯物辩证法 马恩
-
描述:系是由直接联系和从其中派生出的间接联系建立起来的。每一直接联系最终都能归结为一种相互作用的矛盾联系。因为在任何建立直接联系的两个事物身上,都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而这种共同点和差异,就是造就互相依存、互相斗争的矛盾根据(见《福建论坛》82年第3期《论事物之间矛盾联系的普遍性》一文)。
-
对情绪情感定义的管见——兼与杨泽民同志商榷
-
作者:杨巍峰 来源:心理学探新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绪情感 情感体验 新探讨 新定义 美国心理学 客观事物 生理生化变化 认识过程 心理现象 教科书
-
描述:979年年至1982年期间出版的国内教科书和专著中,对这样一个基本概念的定义就有七种以上。这很不利于对心理学的学习和心理科学本身的发展。因此,把情绪情感的定义
-
先秦仁学与宋代理学——兼论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作者:孙以楷 陆建华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理学 气质之性 儒学发展 陆九渊 孟子 人性论 仁学 由天而人 本体论 性与天道
-
描述:一二年,虢史语),则昭示人类意识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人不再以天帝鬼神为活动中心,从此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前台。这样,哲学最终挣脱神学脐带,叫开生命之门。中国哲学直接诞生于“乱世”。“天道远,人道逸”以左传
-
“四梦”与小说之关系:兼论汤显祖的小说观
-
作者:邹自振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魏晋志怪 唐人传奇 改编 小说观
-
描述:的小说理论。
-
汤显祖观游诗选评:兼论游乐休闲活动与身心健康
-
作者:陈鸿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观游诗 游乐休闲 身心健康
-
描述:从选评汤显祖的观游诗作中来探寻他热爱珍惜生命、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理念。游乐休闲活动与身心健康有着较大的关系,说明汤显祖以顽强的生命力完成“临川四梦”及 100多万字的诗文创作与他经常观览山川胜迹、进行户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有着较大的关系。
-
汤显祖、梅鼎祚剧作的腔调问题:兼与徐朔方先生商榷
-
作者:苏子裕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南戏声腔 临川四梦 玉合记
-
描述:南戏诸腔发展史将大有裨益,对认识和解释戏曲史、音乐史乃至文学史上的某些疑难问题亦有重要作用。
-
再考《京本通俗小说》——兼与苏兴同志商榷
-
作者:聂恩彦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俗小说 话本小说 王安石变法 宋人话本 再考 冯梦龙 作品 古典小说 探考 社会科学
-
描述:于这两篇话
-
论汤显祖戏曲的言情观──兼论明清戏曲发展
-
作者:许艳文 来源: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 言情观
-
描述:以明清戏曲发展为背景,论述了汤显祖戏曲“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言情观,以反对吴江派以音律为戏曲的审美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汤显祖“情”战胜“理”的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