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39)
报纸(18)
图书(9)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0)
地方文献 (31)
宗教集要 (6)
红色文化 (2)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3(31)
2012(41)
2011(34)
2010(39)
2007(31)
2006(18)
2003(14)
1991(5)
1989(10)
1985(6)
按来源分组
古典文学知识(13)
医古文知识(4)
花炮科技与市场(3)
老同志之友(2)
长寿(2)
诗刊(1)
小学生时空(汉)(1)
妙笔(作文)(1)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
初中生之友(1)
应是“绿”肥“红”瘦:薛法根《燕子》(第一课时)教学赏析
作者:廖纪元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段  燕子  教学  概括  引导学生  赏析  词语  课时  赶集  第二自然 
描述:【教学片段】师:这篇课文围绕燕子,写了它的哪些方面?请你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燕子的哪一个方面?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写在这个自然段的后面。(生默读概括,师巡视,先
荷花落日红酣: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赏析
作者:陶文鹏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太一  赏析  荷花  诗歌创作  三十年  建筑物  非正式 
描述: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诗有两首,这里赏析的是第一首,第二首云:“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题壁,即兴
古诗词要教到什么深度:王崧舟老师《长相思》教学片段赏析
作者:辛晓明  来源:湖南教育(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纳兰性德  古诗词  相思  赏析  乡愁  引导学生  意蕴含蓄  王安石  老师  深度 
描述: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一首诗。赏析:对于《长相思》这首意蕴含蓄、深沉的思
门罩盛宴之徽州砖雕:安徽博物院藏游春图砖雕门罩赏析
作者:李艳红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砖雕艺术  古徽州  安徽省  博物院  赏析  明清时期  建筑文化  汤显祖 
描述: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明清时期徽商势力逐渐兴起,他们返乡后为煊赫地位、光宗耀祖,大兴土木,《歙县志》载:“商人致富后,重返故里.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由此,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徽派建筑文化。作为徽派民居的特色构件之一,徽州砖雕艺术在此时也得以极大兴盛。
凄婉深挚,沉郁悲凉: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赏析
作者:嘉树  来源:高中生之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沉郁悲凉  晏几道  表达  赏析  画屏  时代  由盛而衰  感情  晏殊  黄庭坚 
描述: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他生活的时代自仁宗、神宗、哲宗至徽宗,正是北宋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也恰好映照了他由富贵公子沦为穷困潦倒的失意文人的一生。他的词风格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晏殊官至宰相,后虽罢相外任,但晏家一直声势显赫。因此晏几道早年家境极好,父亲去世
魏玩:词笔超迈女中才——《历代襄阳名作家研究》系列论文之七
作者:周圣弘 周达斌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魏玩  诗词 
描述:魏夫人的诗词,从整体水平看,虽然比不上李易安(清照),然颇有超迈处,亦未易才也.因此,她在宋代文学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诗词与节日
作者:胡钧  来源:小学生作文向导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  节日  王安石  屠苏酒  爆竹  元宵节  牛郎织女  牵牛织女  吟诵  情景 
描述:每个节日都有吟诵它的古诗词。那喜气洋洋的春节伴随着一首古诗——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好像看见千家万户过春节的快乐情景:有人在放爆竹,有人在家里喝屠苏酒,有人将新桃换
诗词名句
作者:徐英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飞来峰  王安石  杭州西湖  长度单位  灵隐寺  鸡鸣  诗词名句  宋代  太阳  南朝 
描述:句见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诗。全诗四句:"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飞来峰,即飞来山,在杭州西湖北面的灵隐寺前。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鸡鸣日升,典出自南朝人梁任昉《述异记》,说桃都山上有桃都树,树上有天鸡,太阳一出,先照到这棵树,天鸡就叫,天下其
《村居》赏析
作者:张兴武  来源:中学生读写(初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村居》  王安石  监察御史  榆钱  居士  彬县  治平  陕西  乡村生活  苏轼 
描述: 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作者:张舜民(约1034-1100),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今陕西彬县人。治平进士。为襄乐令。曾上书反对王安石新法,被革除监察御史。徽
《定风波》赏析
作者:陶承良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我国古代  文学家  政治改革  欧阳修  文坛领袖  王安石  北宋时期  四川省  政局动荡 
描述:开封推官,写了不少策论,主张政治改革。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他上书反对新法,结果被外调,任杭州通判,后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摘出苏轼讽刺新法的诗句,告他“谤讪朝廷”,苏轼因此被捕下狱,这就是“乌台诗案”。获释后,到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当这样的一个小官简直是对苏轼的一种侮辱。苏轼连遭打击,一颗政治新星并未升腾起来。在黄州做小官,由于官微薪薄,他经常到田间劳作,种庄稼,以补养家糊口之不足。国之栋梁心系国家前途,身在黄州的苏轼路在何方? 四十五岁的苏轼经过艰难跋涉,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定风波》这首词让我们走进了大文学家苏轼的心灵世界。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此为《定风波》一词的小序,词人在去沙湖的途中遇雨,因没有雨具,同去之人皆显困苦窘迫之态,唯独词人不觉得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