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71)
报纸
(108)
学位论文
(40)
图书
(23)
会议论文
(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98)
地方文献
(37)
才乡教育
(18)
文化溯源
(2)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1)
宗教集要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
(63)
2013
(34)
2011
(52)
2009
(47)
2008
(39)
2006
(35)
2005
(25)
2002
(10)
2000
(16)
1992
(9)
按来源分组
其它
(56)
江西社会科学
(6)
文艺研究
(5)
开封大学学报
(2)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
安徽文学(下半月)
(1)
湘潮
(1)
唐都学刊
(1)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1)
相关搜索词
典丽圆融
原则
医生
研究
吴与弼
包恢
出版社
功夫论
唯心主义体系
理学
《孟子》
陆九渊
中国古代诠释学
儒学理想复归
孟子
化情归性
天理
理本论
“道问学”
效果历史
六经注我
“格物”
唯心主义
为学次第
关学
南华真经新传
三家诗
性格特征
三教一致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理学诠释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698
条
唐宋政治论述中的贞观之政-治国典范的论辩
作者:
方震华
来源:
台大历史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贞观
理学
治国典范
唐宋时期
五代
唐太宗
王安石
描述:
學的開展,部分文士開始批判唐太宗,提倡恢復堯舜三代之制以超越漢、唐。他們希望藉著政治的改革以達到重建禮樂與移風易俗的目的。 但是,當王安石、蔡京高舉「三代之法」以合理化自已的施政,反對者一方面質疑他們的具體作為不符三代的理想,一方面援引貞觀之政為典範加以對抗。堯舜三代與貞觀故事道在部分政治論述中被描述成不同的典範。宋室南渡後,唐太宗的典範因與恢復中原的理想相吻合,再度受到統治階層的重視,而朱熹等理學家則再度嘗試重建三代的文化秩序。朱子將貞觀君臣的作為定位為以「求利」為目的,與「堯舜三代」根本不能相合,乃引發了陳亮的批判,形成了二人間的王、霸之辯。 南宋末年,程朱之學成為學術上的「正統」,文臣諭政多半提倡堯舜三代而貶抑貞觀之政,但對統治者而言,「堯舜三代」邈遠而模糊,遠不如唐太宗「一統華夷」的成就來得有吸引力。從中唐至南宋末,不諭儒臣對貞觀之政的評價如何改變,多數君主們對唐太宗典範的嚮往卻始終未衰。這是在分析宋神宗與王安石,孝宗、理宗與南宋理學家於施政理念的矛盾時,可以思考的角度。
吴澄太极思想述论
作者:
方旭东
来源:
国学研究辑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太极思想
理学
元代
哲学
阴阳学说
描述:
可以用於太极概念本身,此说实际是对朱熹有关太极动静说法的一种补充,它对後来明代一些
理学
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论吴噔的山水诗
作者:
王素美
来源: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古代文学研究
诗歌
艺术特色
吴澄
山水诗
理学
描述:
吴澄的山水诗代表了元代山水诗的特点,一是他的山水诗融有丧乱的色彩,反映了国土沧亡的衰伤;二是吴澄的山水诗似人文意象构诗,表现诗人的主体意识;三是吴澄的山水诗重视神拟,善于以画家的笔触捕捉山水中的画意,将祖国山水描绘得如诗如画,这些都将为研究元代山水诗提供资料。
“敬”的心学变迁
作者:
黄丽娅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敬
心性
理学
心学
程朱
吴澄
胡居仁
描述:
主敬是
理学
修养论的重要方法,而修养工夫论是与心性和天道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以敬为主要关切点的考察即可折射出
理学
经由元明两代的昌明显赫转而暗淡,继而心学大明这个演变转化的整个过程。
论李觏之功利思想
作者:
李哲贤
来源:
鹅湖月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内圣
外王
经世济民
王道
霸道
描述:
论李觏之功利思想
理学
和心学考辨-兼论确认“气学”
作者:
衷尔钜
来源:
社会科学(兰州)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学
元明时期
中华书局
心学
宋明理学
史籍
陆九渊
中国哲学史
圣人
气学
描述:
然.
叶适的经学评论与
理学
批判
作者:
朱汉民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习
学
记言序目》
孔子
道学家
《周礼》
经学
道统论
研究考证
“太极”
学术史
《论语》
描述:
叶适的经学评论与
理学
批判
试论严羽诗论与南宋
理学
的关系
作者:
曹东
来源:
洛阳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羽
南宋
理学
朱熹
陆九渊
包扬
描述:
的浸染。而且,严羽诗论与朱熹的诗论,从思想观点到审美意趣,都有不少类似之处。至于陆九渊主张心即理,直指本心,顿悟天理,对于严羽“妙悟”诗学思想的形成,就更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启示意义了。
《牡丹亭》的主题是肯定人欲,反对
理学
作者:
陈庆惠
来源:
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柳梦梅
汤显祖
主题思想
爱情故事
代表作品
牡丹亭
欲望
婚姻
女主角
描述:
表达出《牡丹亭》所反映的独特的思想内容,它同《牡丹亭》的本来面貌还有一定的距离。
超越经学--对
理学
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
作者:
崔大华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经学
“理”
《周礼》
《系辞》
理学家
本体性
欧阳修
儒家经典
河图洛书
程颐
描述:
超越经学──对
理学
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崔大华(河南省杜会科学院)作为儒学的一个理论形态的
理学
,它的形成可能会有多种社会的、政治的因素或条件,但就儒学本身的理论发展逻辑来说,有两个支撑点是最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