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谈曾巩诗歌的散文化倾向
作者:李艳敏  来源:飞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诗  散文化倾向  诗歌创作  以文为诗  欧阳修  宋代散文  宋诗  比较发达  散文创作  章法 
描述:有六家属于宋代,足见宋代散文的繁荣。曾巩本身就是"八大家"之一,素以古文见称,散文成就很高。在诗歌创作上,曾巩以
从送别诗中观唐诗风貌
作者:连小华  来源:山西青年(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诗风貌  送别诗  中观  《别赋》  柳永词  郑思肖  王安石  宋诗 
描述:柳萧”“西风萧瑟入船窗”“花落一杯酒,月明万里心(郑思肖)”伤情悲绪。唯王安石“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别人评说:“有唐诗风调”。那么。唐代送别诗又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通过小部分诗歌的阅读来了解它的时代特征。
让餐馆酒楼后厨“透明”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市政协委员何涛做客966966,解答老百姓舌尖上的疑问 昨日,市政协委员何涛接听读者来电。 本组图/重庆晨报记者 胡杰 摄 我们吃的喝的安不安全,去餐馆酒楼就餐卫不卫生? 昨日,市政协委员、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攀星绿色食品集团总裁何涛,做客重庆晨报966966热线,解答老百姓的疑问。
吴彤离开“轮回”“喜鹊”
作者:暂无 来源:钦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吴彤离开“轮回”“喜鹊”
文艺术影响后世一例
作者:刘瑞明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影响  敦煌  《捉季布传文》  文学作品  子弟书  《三国演义》  王安石  梁实秋  魏其武安侯列传  《燕子赋》 
描述:文艺术影响后世一例刘瑞明关于敦煌文学对后世的意义和贡献,学者们从宏观上已有很好的论述。《敦煌文集·引言》叙及文类作品的“先驱作用”有三方面。“其次是采用了接近口语的文字,并集了一部分口语词汇
廖平经学六的发展逻辑
作者:黄开国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逻辑  梁启超  周予同  今文经学  范文澜  思想家  古文经学  《周礼》  理论建构  尊孔 
描述: 廖平是近代中国的经学大师。梁启超、范文澜、钱穆、周予同等著名学者论及廖平的经学时,都以自相矛盾、玄妙怪诞予以评价。其实,每一个思想家的思想都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廖平也不例外。而把握住这一逻辑,无疑是达到对某一思想的深入贯通理解的前提。这
宋代学风古中的《诗经》研究
作者:石文英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研究  汉书·艺文志  朱熹  孔颖达  王安石  汉书艺文志  欧阳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新唐书  旧唐书 
描述:卷,《旧唐书·经籍志》诗类30部313卷,其中除孔颖达《毛诗正义》外,均属前代遗书。《新唐书·
读构词下《周礼》“某人”之“某”的读音问题
作者:王月婷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构词  周礼  V+人  名词化 
描述:《周礼》某人之某的读音比较特别,原因在于它发生了名词化,与某人这一结构无关,与是否作定语无关。名词化了的动词具有与名词相当的地位,读音也具有相同的倾向性。
宋诗赏解一例 读王安石的《示长安君》
作者:张志烈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长安  尘沙  扬州  万里行  金川雪梨  笑语  “拗”  群体风格  砸破 
描述:懂又不是那么容易。读某些唐诗如吃金川雪梨,到口即消,而读某些宋诗则如吃山核桃,须要先砸破其坚壳。这里举王安石的一首小诗为例,谈谈自己在研读宋诗中的一点粗浅感受。
举轻若重的力作──读赵齐平著《宋诗臆说》
作者:张鸣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昆体  “晚唐体”  宋初诗坛  臆说  王安石  审美风格  宋诗研究  似是而非的论点  《西昆酬唱集》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描述:举轻若重的力作──读赵齐平著《宋诗臆说》张鸣北大中文系已故赵齐平教授生前身罹绝症期间,直面死神,用生命铸成了《宋诗臆说》这本书,直到临终方才辍笔。书名虽称“臆说”,乃是自谦之词,从全书新颖的学术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