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学术交叉与学术错位:论胡应麟的小说学术史成就
作者:董国炎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文言小说  学术研究  交叉学科  治学方法  文学标准 
描述:。这须要现代人改进研究习惯,既深入解剖研究对象,又与研究对象拉开距离,重新观察。
《周礼正义》(春官)校对商榷
作者:汪少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周礼正羲  校对 
描述:形近而讹,脱文,衍文,倒文,出处错误)。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应是对立统一规律--与可勇同志商榷
作者:黄少华  来源:争鸣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应是对立统一规律--与可勇同志商榷
论吴炳之死——与蒋星煜先生商榷
作者:于成鲲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武冈  傅作霖  衰老  投降  十七年  降清  大学士  历史学家  饮食 
描述:迅不及支,一战而败。合城上下斫北关弃釜飨而走。除帝驾,三
也论孔子以“六艺”教——与刘秉果先生商榷
作者:李洪岩  来源:体育文化导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体育史  司马迁  诗书礼乐  《论语》  《孔子世家》  《周礼》  “礼”  通六艺  明清 
描述:刘秉果先生写的体育史方面的文章给我很多启发,但读了刘先生两篇有关孔子以六艺教的文章后,觉得其中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提出来请刘先生指教。
关于“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注释的商榷
作者:赵厚安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盘庚  迁都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老百姓  初中语文课本  怨恨  注释  朝廷 
描述:种译法是不妥的。试想,不仅仅是朝廷中的士大夫,意思就是说怨恨迁都的,也有朝廷士大夫,只是不限于他们罢了。而前面已说“都是老百姓啊”,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当时怨恨迁都的力量,主要来自贵族方面。而“百姓”的概念,在战国以前乃指
如何认识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与黄松有同志商榷
作者:李少波  来源:人民检察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同志  认识  2000年  法理思考  审判活动  社会正义  审判权  第3版  监督权  检察院  权威性  法院  司法  民法 
描述:的理念误区”一节中认为,检察机关对“错案”的监督是受“一个案件只有一个惟一正确裁判”的错误理念支配,是将本属刑事审判的“有错必纠”原则引入民事审判的结果。这种看法值得商榷。   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本质
论历史认识对象的构成——兼与刘大年同志商榷
作者:彭年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生产力  生产关系  历史认识  社会关系  认识对象  表现形式  历史研究  人口生产  历史演变  人类社会 
描述:活资料那样的物,而只能从人与人的关系去考察”①。在这里,人与自然界(物)的关系(生产力)被排斥在历史认
应是历史真面目──与冯增烈先生商榷
作者:李希哲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伊斯兰教  西安回族  回民起义  调查记录  历史事件  刘蓉  腰牌  地方当局  西北回族  猪肉 
描述:应是历史真面目──与冯增烈先生商榷李希哲拜读冯先生大作《翠峰如簇映古今──漫议《回族史论稿》兼其他》(见92年4期《回族研究》,以下简称冯文),因与历史事实有悻,不敢苟同,拟作商榷,尚希赐教。冯文说
论同音词的“同音”和“异义”问题─—与陈奎彦先生商榷
作者:朱英贵  来源:攀枝花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音词  不同义  多义词  异形词 
描述:本文对陈奎彦先生的《同音词语别裁》一文提出了商榷。文章认为,同音词必须是“同音”的一组词,“近音词”不是同青词;同音词必须以“不同义”加以限制,同音但等义的词不是同音词。文章还论述了同形同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