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54)
报纸(199)
图书(36)
学位论文(7)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63)
地方文献 (26)
地方风物 (6)
文化溯源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1(36)
2006(31)
2002(13)
2001(19)
1999(27)
1998(16)
1997(17)
1996(11)
1995(23)
1984(8)
按来源分组
江海学刊(2)
中国史研究(1)
国际金融(1)
龙门阵(1)
中学政史地(初中历史)(1)
百科知识(1)
南都学坛(1)
能源评论(1)
抚州师专学报(1)
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
中国古代的书院述要
作者:朱志经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鹿洞书院  朱熹  石鼓  述要  嵩阳书院  讲会  应天府  陆九渊  岳麓书院  东林书院 
描述:我国古代的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它从中古延续到近代,存在了一千年之久,对我国古代教育和学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考察书院兴衰演变的过程,对于研究古代教育的经验,了解古代学术思想发展史,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古代伟大发明应是五项
作者:孔繁义摘  来源:气功与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中国古代伟大发明应是五项
中国古代的财政管理思想
作者:钟祥财  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古代社会  赋税  司马光  明清之际  北宋  社会经济  统治者  封建财政  先秦时期 
描述:的思想家,因而财政管理的必要性也为人们所认识。北宋王安石
中国古代公文的起源和发展
作者:霍蕴夫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府文书  起源  王安石  文字  书契  甲骨文  古代公文  秦始皇  李世民  圣人 
描述:就是文字,“百官”就是国家机关官员。可见,公文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阶级和国家是公文产生
中国古代的阡陌封疆制度
作者:张金光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路  左传  具体制度  为田律  周礼  土地国有制  十三年  土地制度  生产措施  疆界 
描述:,天子及侯国又往往将修治道路封疆之事列为重要的治国措施与生产措施。《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载,楚沈尹戌论治国安邦即首列“正其疆场,修其土田”一项。《周礼》中就有多种官职是专门负责道路的整治、维修与管理事务的。《左传》襄公三十年,载郑子产
中国古代作家的风格变异
作者:柳苞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作家  作家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  李清照  艺术特色  王安石  创作个性  白居易  曹植  作品 
描述:都产生了极大变异。本文拟以中国古代一些著名作家为例,对此进行粗略的讨论和分析。一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稍加注视,我们便可列举出许多这样的作家:曹植、庾信、王维、白居易、李煜、王安石、李清照,等等。考究
略论中国古代咏物诗
作者:刘继才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物诗  艺术形式  胡应麟  艺术特征  大发展  沈德潜  六朝  山水诗  寓意  特点 
描述:上争得应有的地位,而且也愿为当前咏物诗的创作提供一些借鉴。一我国咏物诗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年代颇早。明胡应麟说:“咏物起自六朝。”王夫之说:“咏物诗,齐梁始
中国古代政治家的素质和成长特点
作者:刘淑珍 赵浦根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家  中国古代政治  李世民  朱元璋  成吉思汗  刘邦  我国古代  秦始皇  王安石  皇太极 
描述:展广大的守成君主,有如诸葛亮、萧何、张良、魏征、房玄龄、赵普等等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中国古代诗话的文化考察
作者:张伯伟  来源:文献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清诗话  四库全书总目  王安石  文学批评  宋代诗话  论诗  欧阳修  章学诚  宋诗话  黄庭坚 
描述:内容虽然以待为主,实际上又并不限于诗。所以,从宋代开始,由于各个时代的文化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因而各个时代的诗话也就或深或浅留
中国古代史学家的优良传统
作者:陈千钧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史学家  我国古代  孔子  王安石  春秋时代  明末清初  优良传统  司马迁  中国古代史学 
描述: 我们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具有优良的史学传统的国家。总结我国的史学遗产,继承和发扬古代史学家的优良传统,是关系到史学史发展方向的大问题。可是这项工作过去做得不多,我们今天应该把这项工作加强起来。我认为,探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