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吴曾祺之“宗经说”
-
作者:兰培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涵芬楼文谈 宗经
-
描述:经者,儒家之经典著作.近人吴曾祺《涵芬楼文谈》一书专设“宗经”篇,将“宗经”视为习文之首务,积学之根本.本文重点探析吴氏“宗经”的原因与方法.
-
吴曾生平仕履考补
-
作者:孙赫男 来源: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 生卒年 仕履 简谱
-
描述:吴曾为南宋重要笔记作手,其《能改斋漫录》援据赅洽,辨析精核,向来为学界所倚重,然于其人之生平仕履,载籍却多语焉不详,且互有龃龉。本文广为搜求,对吴曾其人生卒年作了考证,对其入仕身份、任职地域、诗文
-
安得斯人术,付之经国手:读王安石赠医生陈景初诗三首
-
作者:徐春娟 陈荣 袁名华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北宋 陈景初 陈景初 王安石 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 《临川先生文集》 赠诗 赠诗 医德医风 医德医风
-
描述:北宋名医陈景初医技精湛,医德高尚,并多才多艺,和当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交往密切。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赠陈景初诗三首,歌颂了陈医师德艺双馨的事迹,并以医寓政,希望有陈景初这样的人才
-
清代两淮盐官文学活动研究:以曹寅、卢见曾、曾燠为例
-
作者:王万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寅 卢见曾 曾燠 文学活动 原因 影响
-
描述:进行一个总体性的概述。第一节,介绍了两淮盐官制度及其发展演变情况。第二节,从文学活动发展历程、组织文酒之会、刊刻诗文、提升文化氛围等角度对两淮盐官文学活动的特点进行了概括。 第二章,以曹寅和曾燠为例
-
“书法家应是汉字设计家”书法大家曾翔来衡展书艺,大话“曾氏
-
作者:暂无 来源:衡阳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书法家应是汉字设计家”书法大家曾翔来衡展书艺,大话“曾氏
-
偶然梦蹑黄山云 曾疑万松手自植——曾熙绘画及其影响
-
作者:吕晓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石涛 李瑞清 黄山 清末民初 绘画 山水画 用笔 松手 扬州画派
-
描述:以鬻书卖画为生,兼授门徒,从此定居上海,直至逝世。曾熙年六十始作画,起步虽晚,起点却甚高,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所涉猎,尤擅山水画。
-
论两淮盐官学术活动与扬州学派--以卢见曾、曾燠为例
-
作者:张小仲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淮盐官 幕府 扬州学派
-
描述:有清一代,以两淮盐运使为中心的文学活动丰富。扬州学派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本文试以卢见曾、曾燠为例,考察两淮盐官学术活动对扬州学派的推动作用。
-
论两淮盐官学术活动与扬州学派:以卢见曾、曾燠为例
-
作者:张小仲 来源:西江月(中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淮盐官 幕府 扬州学派
-
描述:有清一代,以两淮盐运使为中心的文学活动丰富。扬州学派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本文试以卢见曾、曾燠为例,考察两淮盐官学术活动对扬州学派的推动作用。
-
《毛诗正义》与王安石《诗义》:唐至北宋经书解释所展开的相关
-
作者:井泽耕一 李寅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我们在阅读《诗经》时,为了查阅解释的权威性,最常参考的是唐代的《毛诗正义》。《毛诗正义》作为"汉唐训诂学"的集大成,不仅在唐代,即使到了清代阮元也把它作为《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之一而使之广泛地流传了起来。
-
北宋古文家对柳宗元古文的接受研究:以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为例
-
作者:栗世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柳宗元 北宋古文家 古文接受 接受美学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
描述:佛教,所以对柳宗元的接受,历来众说纷纭。本论文从不同人物,不同观察视角对柳宗元的接受情况进行梳理,从而探讨不同人物对于柳宗元古文接受的深层原因。欧阳修作为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他继承了柳宗元的古文理论,肯定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但他对柳宗元崇信佛教持坚决批判的态度。改革家王安石继承柳宗元“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思想,为文为政注重经世致用,所以他不但肯定柳宗元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才华,而且把柳宗元当作有为的政治家来尊重。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苏轼精通儒、释、道,他非常欣赏柳文,对柳宗元关于佛教的研究也给予肯定,但是对柳宗元在贬谪中的悲感心态却同情并不赞同,并且他对柳宗元政治思想却存在着一些异议。不同读者的“期待视野”不同,因此造成了纷繁各异的接受情况,对其深层接受原因的探讨,有助于后人站在更客观的立场上理解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