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54)
报纸(400)
图书(69)
学位论文(25)
会议论文(1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08)
地方文献 (356)
地方风物 (35)
红色文化 (18)
宗教集要 (18)
才乡教育 (16)
非遗保护 (10)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216)
2012(125)
2010(143)
2009(113)
2007(94)
1995(50)
1994(45)
1983(30)
1980(17)
1959(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0)
青年时报(9)
戏曲品味(6)
江海学刊(5)
东莞时报(3)
艺谭(2)
抚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
戏剧报(1)
飞·奇幻世界(1)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勇于探索 深思慎取——王安石的《游褒禅山
作者:蔡寿福  来源: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褒禅山  政治抱负  治学态度  高中语文教材  游记写作  作者  至和元年  积极进取  探索 
描述:洞,前洞下面平坦而空
锐意进取文如其人——王安石《游褒禅山》(中学语文选析)
作者:刘树从  来源:文艺欣赏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锐意进取文如其人——王安石《游褒禅山》(中学语文选析)
一曲哀词摧肺肝——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
作者:肖波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妻子  王安石  赤壁怀古  墓志铭  宋神宗  密州  柳永  悼亡词 
描述:一曲哀词摧肺肝——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
有志·足力·火把:王安石《游褒禅山》赏
作者:胡珂瑄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中国历史  政治家  列宁  作文  变法  舒州  思辩  蚂蚁 
描述:,王安石33岁,任舒州通判辞职回乡探亲,归途游览褒禅山,写成《游褒禅山》一文。此文着重记叙他游华
深思慎取才能把事情办好:《游褒禅山》有感
作者:李芬  来源:学语文(中学高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  乐趣  王安石  才能  发现  朋友  华山  后悔  离职 
描述:后悔没有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于是有感而作《游褒禅山》。
语简而理丰 言短亦多姿:曾巩《墨池
作者:陈继民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墨池  中学  语文  阅读欣赏  散文 
描述:不少散文作品,或通过人叙事以表达情感和某种理性思考,或摹景状物然后卒章显志,且多以华丽的文字,绚烂的文句让人身临其境,达到感人的目的。也有一些散文,文字平实,如一泓清泉且在记叙中由一物生发开去,插
开阖承转有度,景情趣理无穷:曾巩《拟岘台》赏
作者:许醇芳 陈金华  来源:高中生之友(高一高二年级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情趣  《拟岘台 
描述:【作品原文】 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日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于予。
论《邯郸
作者:魏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邯郸  《邯郸  思想内涵  思想内涵  审美追求  审美追求  当下意义  当下意义 
描述:。大多数中国文人的理想人生模式是: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第二章是对汤显祖的戏剧观和汤显祖从《》到《邯郸》的创作过程中思想变化的研究。“神情合至”是汤显祖所希冀达到的文学意旨和审美理想
某启与某
作者:亦之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名字  作文  姓名  文集  褒禅山  古代文化  起稿  匿名信 
描述:王安石《游褒禅山》文末有“临卅王某”,课本注云: [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论《邯郸
作者:郑艳玲  来源: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邯郸  世俗内容  文人体验  地域色彩 
描述:汤显祖的《邯郸》加强了世俗内容和文人自身命运的体验,以及地域色彩的渲染,因而成为一部跨越时空依然余香缭绕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