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梦不足表其情,非梦不足达其意:释“梦”重论杜丽娘
-
作者:郭海鹰 来源: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人性 封建专制
-
描述:通过以"梦"为重要手段塑造的杜丽娘艺术形象,是作者对于"情"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理解的具体表现,也是作者伟大和渺小相结合的思想特质的具体体现。
-
因情成梦超死生:杜丽娘“情”“理”对立人生观的启示
-
作者:郑苏淮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情”“理”“法”
-
描述:”与“理”、“法”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一种超越性思考。在他的思考中既体现了他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他的局限性。
-
同中见异,异中有同-试比较朱丽叶与杜丽娘的形象
-
作者:余三定 来源:岳阳师专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罗密欧与朱丽叶 异中有同 同中见异 女主人公 莎士比亚 古典戏剧 汤显祖 爱情 形象
-
描述:、幸福的天伦,人们寻找、追求“情”就是为了寻找、追求美好和幸福,然而,为情而死,不是走到了美好和幸福的反面吗?尽管如此,她们还是要去追寻,她们宁
-
“鬼可虚情,人须实礼”:杜丽娘形象的心理学分析
-
作者:朱伟明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阴影原型 人格面具 《牡丹亭》 心理学分析 汤显祖 柳梦梅 封建礼教 惊梦 感性生命
-
描述:十回的篇幅,则往往一笔带过。原因在于,不少研究认为,《牡丹亭》的精华,杜丽娘性格的闪光之处,都集中在前半部分,而“回生”以后的杜丽娘,则表现出更多地受封建礼教束缚的一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所在
-
女性双形象 辉耀东西方--戏剧人物杜丽娘与朱丽叶之比较
-
作者:黄江玲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戏剧人物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汤显祖 东西方 莎士比亚 个性解放 爱情 封建礼教
-
描述:女性双形象 辉耀东西方--戏剧人物杜丽娘与朱丽叶之比较
-
理学的“穷理尽性”与杜丽娘的游园惊梦——对汤显祖“以情格理
-
作者:刘小梅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欲之辩 理学 王学 尊情抑理 化情归性
-
描述:该是"化情归性"而非"尊情抑理"。
-
叛逆的时代女性:杜丽娘青春意识的觉醒与爱情的追求
-
作者:李赛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杜丽娘 幸福观
-
描述: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其浪漫主义传奇杰作《牡丹亭》中为我们描绘了柳梦梅和杜丽娘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为情可以死又可以复生的、视男女爱情为人生幸福的价值观和生存目标的艺术形象.
-
试论杜丽娘性格中“情”与“理”的矛盾冲突及其文学意义
-
作者:高杰 来源: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情 理
-
描述:作为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一枝独秀的美艳“牡丹”,《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以鬼之“虚情”对己,以人之“实礼”待世,实现了其人生价值追求的最大化.同时,对人性中潜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淋漓尽致地演绎使其不仅在同类
-
中西方文学女性形象塑造比较研究:以简·爱和杜丽娘为例
-
作者:袁野 来源:参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简·爱 杜丽娘 夏洛蒂·勃朗特 汤显祖 女性形象 比较研究
-
描述:爱代表着近代西方女性独立解放的呼声,而杜丽娘则代表挣脱礼教束缚的中国古代小姐。简·爱比杜丽娘的抗争方式更激烈、更直接,叙事也多以现实为基调,杜丽娘的经历则更多带有浪漫主义的神话色彩,具有典型的中国
-
评《啼笑因缘》的改编及其他
-
作者:黄痴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啼笑因缘》 黄梅戏 沈凤喜 鸳鸯蝴蝶派 电视剧 艺术真实 张恨水 托尔斯泰 改编本 艺术形象
-
描述:的作品,“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