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053)
学位论文
(115)
报纸
(38)
会议论文
(34)
图书
(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00)
才乡教育
(26)
地方文献
(18)
宗教集要
(9)
地方风物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3
(47)
2010
(67)
2007
(51)
2006
(61)
2005
(37)
2004
(41)
2002
(47)
1996
(25)
1995
(28)
1985
(26)
按来源分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
求索
(6)
中国文化研究
(4)
中国哲学史
(4)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3)
前沿
(2)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六经注我
王安石
区别
孔子
孙诒让
城市管理
基础课程
《困学纪闻》
司马光
今古文
比较研究
南北朝
研究考证
古文经学
略考
李觏
《周礼》
周礼
备荒
以人为本
农田水利
基督徒
吴与弼
化民
社会工作
历史观
外王
社会
创造性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经学思想】搜索到相关结果
1200
条
谢逸诗歌研究
作者:
赵翠荣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逸
诗歌
思想
风格
贡献
描述:
谢逸诗歌研究
汤显祖与袁宏道之尺牍比较研究
作者:
肖咏芳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袁宏道
尺牍比较
“真”
思想
描述:
牍的具体内容、表达方式和风格上呈现出了巨大不同,这些不同点代表了当时文坛对“真”的追求所具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汤显祖与袁宏道二者尺牍的比较不仅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汤显祖和袁宏道
思想
的发展变化提供
吕南公研究
作者:
于飞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吕南公
年谱
生平
思想
文学作品
描述:
石、曾巩、李觏等对于吕南公性格塑造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吕南公在文学理论上有精辟的见解和造诣,提出“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的“文道”观,强调“文不可以不工”,虽然是以儒家的
思想
伦理为基础,但对于道持
史苑学步忆恩师:缅怀我的导师黄永年先生
作者:
郭天祥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永年
风范
思想
情怀
缅怀
描述:
后学对前辈学人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
超越
经学
--对理学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
作者:
崔大华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
经学
“理”
《周礼》
《系辞》
理学家
本体性
欧阳修
儒家经典
河图洛书
程颐
描述:
超越
经学
──对理学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崔大华(河南省杜会科学院)作为儒学的一个理论形态的理学,它的形成可能会有多种社会的、政治的因素或条件,但就儒学本身的理论发展逻辑来说,有两个支撑点是最
王莽与汉代今古文
经学
之辨析
作者:
王继训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今古文
经学
王莽
今文经学
《易》学
《周礼》
《周官》
《毛诗》
《礼》学
《春秋左氏传》
《汉书》
描述:
王莽与汉代今古文
经学
之辨析
汉末世风与郑玄
经学
作者:
李健国
来源: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
知识分子
古文
经学
今文经学
《易》
两汉
经学
《三礼》
《周礼》
社会科学版
汉末
描述:
部分士族屈志求全,颂德献符
今古文
经学
之争及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
作者:
郝树声
来源:
发展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今古文
经学
之争
今文经学
意识形态
《公羊传》
《周礼》
独尊儒术
康有为
变法维新
唯心主义
龚自珍
描述:
今古文
经学
之争及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郝树声从今古文
经学
之争及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郝树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到清末二千年间,儒家思想一直居于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汉代设五经博士,把上古
廖平
经学
六变的发展逻辑
作者:
黄开国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逻辑
梁启超
周予同
今文经学
范文澜
思想家
古文
经学
《周礼》
理论建构
尊孔
描述:
廖平是近代中国的
经学
大师。梁启超、范文澜、钱穆、周予同等著名学者论及廖平的经学时,都以自相矛盾、玄妙怪诞予以评价。其实,每一个思想家的
思想
都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廖平也不例外。而把握住这一逻辑
鲁学在汉代
经学
中的地位
作者:
杨朝明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今文经学
鲁学
汉代
经学
古文
经学
《鲁诗》
齐学
《春秋》
《谷梁传》
叔孙通
《周礼》
描述:
鲁学在汉代
经学
中的地位杨朝明汉代
经学
有今、古文之分,“齐学”、“鲁学”之别.笔者曾就“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的关系谈过个人的看法。(《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载“管予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管子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