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8)
报纸(9)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5)
地方文献 (7)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2)
红色文化 (1)
宗教集要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10)
2011(10)
2010(7)
2009(7)
2005(4)
2002(2)
1998(6)
1996(6)
1988(5)
1987(6)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3)
周易研究(2)
语文月刊(2)
艺海(1)
古典文学知识(1)
淮北日报(1)
浙江国土资源(1)
华夏时报(1)
怒江报(1)
抚州日报(1)
雨前雨后,阳刚阴柔:析曾巩两首七绝
作者:王英志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雨前雨后,阳刚阴柔:析曾巩两首七绝
略论阳明心学与陆九渊、杨思想之关系
作者:王金凤  来源: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陆九渊    心学 
描述:学界普遍认为,王阳明为心学发皇者。而阳明之所以将心学发挥到极致,与陆九渊、杨心学思想的启拨有密切关联。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对经典的态度、对“心”的理解、对“格物致知”的认知、对“知行”关系的解释等四个
清华《祝辞》弓名和射姿考论
作者:胡宁  来源:古代文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华  《周礼》 
描述:文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述不仅说明了弓的类型,也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射箭技巧的细节信息。
弧星璀璨照蜀土--三星堆遗址天文历法现象
作者:庞永臣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天文历  法现象  殷墟卜辞  二十八宿  《周礼》  青铜树  蜀国  《史记》  岁星纪年 
描述:边璋的纹饰表明 ,当时蜀王有妃十一 ,仅次于天子 ;说明蜀国多次受天子大国的册封 ,但这两次册封不是蜀王的最初受命。根据蜀王世系等资料分析 ,早蜀时代的三王蚕丛、柏和鱼凫应屡经受命。蜀王既受册命 ,大国天子应授予与其受命之数相适应的仪礼及常用历法。诸侯国的受命仪礼与中原大国的兴衰替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尚书大传》云 :“王者始起 ,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可知天子之政是以修定正朔、变易三统等措施为开端的。王者受命应先观天文再行祭祀而后摄位 ,《虞书·舜典》云 :“正月上日 ,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 ,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 ,于六宗 ,望于山川 ,遍于群神。”蔡沈注解大意云 :“此言舜于正月朔日受命后 ,即观察饰以美珠的观天之器上的横针 ,而知日月五星运行之度。以历象授时为先 ,观象之后祭祀上下神...
秦惠文王祷祠华山玉文研究補正
作者:连劭名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皋陶  文王  西周时代  《周礼  逸周书  马王堆帛书  五行学说  《老子》甲  古文献研究 
描述:秦惠文王祷祠华山玉文研究補正
伤春惜时背后的深沉思念——析晏殊《浣溪沙》的感伤色彩
作者:李保国  来源:初中生辅导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晏殊  感伤色彩  归来  天气  伤春  惜时    风流  景物 
描述:伤春惜时背后的深沉思念——析晏殊《浣溪沙》的感伤色彩
弼、刘开扬关于评论伯夷叔齐的来稿辑要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刘开  王安石  武王  吕氏春秋  孔子  评论  庄子  人民日报  完全正 
描述:和启发,有点意见,也想谈一谈。
百年乐史觅珍宝 千里沃土育奇葩——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作者:吴鹏  来源:艺术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简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话题  重写  西安音乐学院  鸦片战争后  音乐发展 
描述:珍贵的老照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后至建国前的整个近现代音乐发展状况,其内容兼具知识性和学术性。作者行文思路清晰,泾渭分明,在史论方面真正做到了"不虚美,不隐恶",充分体现出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博学和严
让文言文教学变得简单、实用、流畅:《游褒禅山记》教学案及
作者:朱诵玉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引导学生  飞来峰  文言文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对策  文章  教学目标  作准备 
描述:,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飞来峰上
而理丰 言短亦多姿:读曾巩《墨池记》
作者:陈继民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墨池记》  中学  语文  阅读欣赏  散文 
描述:不少散文作品,或通过记人叙事以表达情感和某种理性思考,或摹景状物然后卒章显志,且多以华丽的文字,绚烂的文句让人身临其境,达到感人的目的。也有一些散文,文字平实,如一泓清泉且在记叙中由一物生发开去,插以精湛的议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散文《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