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毁誉从来不可听 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
-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
描述:在《警世通言》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形象
-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
描述:在<警世通学>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
吴虞集
-
作者:赵清 郑城 来源:四川人民出版社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学 作品 中国 现代 选集
-
描述:吴虞集
-
元代著名作家虞集的文学思想
-
作者:姬沈育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文学 性情之正 雅正
-
描述:虞集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倡导“宗唐得古”;追求“舒迟而淡泊”的诗风;主张“性情之正”;提倡平淡悠远的文章风格等。虞集是元中期“雅正”文学思潮的集中代表,其文学思想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
山这边 山那边(外一篇)
-
作者:刘绍良 来源:大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这边 山那边》 散文 文学 刘绍良
-
描述:云南多山。山成了我的精神依托,山也阻碍了我探询的目光。因此,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我的一颗燥动的心,渴望成为一只鹰,从某座山巅起飞,翱翔于蓝天之下,万仞之上,或者,极目无垠的万倾碧波之上,去舒展一腔豪情,去拥有一份空灵。倦了,随意地敛翅于某座山巅,歇脚于某棵大树,甚至,结巢于某个虬结的枝桠。
-
联谜竞猜
-
作者:暂无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联 竞猜 文学 阅读知识
-
描述:春联猜人名 大年初一,长沙各店铺门上.大都换上了春联。正如王安石所说
-
《元日》教学
-
作者:郑晓玲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引导学生 情景 背诵课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古诗 春联 教学过程 春节
-
描述: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4个生字,了解诗句意思。3.通过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感情。学习改写
-
《梅花》教学
-
作者:喻丽华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梅花 设计意图 教育课程改革 王安石 教学内容 二年级 教学目标 实验教材 初步培养
-
描述:自学古诗的能力。
-
语文教学应是动态教学
-
作者:石光新 来源:河南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动态教学 时事热点 学生兴趣 课本 生活气息 教学内容 不变 灵魂 束缚
-
描述:语文教学应是动态教学
-
数学教学应是"过程"的教学
-
作者:董海涛 来源:中学数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过程”教学 中学 教学过程
-
描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这里强调数学是过程,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