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洪范传》作年论辨
-
作者:胡金旺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洪范传》 变法时期 道本体论 人才观 君臣观
-
描述:不同篇章中相关思想的关联及其人才观、君臣观思想内容所属的阶段来判定,认为传世的《洪范传》文本的写作年代应该被确定为王安石熙宁三年上呈给神宗皇帝前夕,属于其后期的作品。
-
由周的徹法談到“作州兵”、“作丘甲”等問題
-
作者:金景芳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州兵 《孟子》 丘甲 井田制 《周礼》 史学界 中国古代社会 中军 周人 野人
-
描述: 在《孟子》書里談到井田制,并对夏、殷、周三代实行井田制时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剝削方式——貢、助、徹,进行过評論。这份材料对于我們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来說,是非常宝貴的。可是过去有一个时期,史学界一般却不是这样看法,而是多半采取怀疑、否定的态度。近来情况变了,大家都承認中国古代存在过井田的事实,但是对《孟
-
梦境中的“死亡精神”与“生命意识”——斯特林堡“梦剧”系列
-
作者:徐海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斯特林堡 梦剧艺术 汤显祖 临川四梦
-
描述:东方意识,等。 进一步考察了受这种特定主题制约和调节的形式因素,解析了二者的关系,力图阐明梦剧艺术的特质和其中蕴含的人性反思,大略涵盖梦幻与现实,梦的荒谬表象与理性内核,以及梦景意象的寓意
-
《替你说声对不起》昨走进社区-陈郁龙:看这部剧就像吃农家乐
-
作者:暂无 来源:三秦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余明陈烨)由陈郁龙执导,西安电视台电视剧艺术中心摄制发行的二十六集纪实电视剧《替你说声对不起》昨日走进社区,与普通老百姓面对面交流。陈导调侃地说,看这部电视剧就像是吃一顿丰盛的农家乐一样,很舒服。 该剧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和典型案例,讲述了一位下岗老工会主席不甘闲逸,游说几位下岗或
-
黄鹤TV播热剧惹纠纷法院审理判侵权不成立
-
作者:暂无 来源:楚天金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楚天金报讯金报讯(记者方历娇实习生彭甜、张行通讯员徐丹丹)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在央视播出,而“热”的不仅仅是这部电视剧,关于该剧云视频知识产权的纠纷在幕后也引起热议。记者昨悉,武汉市中院已审结此案。据悉,此案是湖北省云视频知识产权第一案。
2010年3月,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在央视一套热播,创下
-
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植入中国品牌谢耳朵家中冒出“某舒化牛
-
作者:暂无 来源:珠海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全球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播出到第五季第17集时,让中国剧迷大跌眼镜的是,从该剧第6分钟开始,地道的中国产品――某品牌舒化奶竟然出现在谢耳朵家中的桌子上。这个镜头立刻在微博上引发热议
-
优美舞姿演绎千古经典名剧大型舞剧《牡丹亭》今晚在汤显祖大剧
-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燕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晚报讯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创作排演的大型舞剧《牡丹亭》,今、明两晚在汤显祖大剧院演出,这也是继昆曲《牡丹亭》之后,抚州观众又一次在家门口感受由舞蹈形式演绎汤翁名剧《牡丹亭》的无限魅力。
大型舞蹈《牡丹亭》以汤显祖《牡丹亭》原剧中男女主人公浪漫的爱情为主线,用舞蹈语
-
女特工不应是花瓶 谍战剧审美疲劳 《剑·谍》力求出新
-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女特工不应是花瓶 谍战剧审美疲劳 《剑·谍》力求出新
-
曲律文采俱工,案头场上两擅(上)-论吴梅的《霜厓三剧》
-
作者:王卫民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曲律 传奇杂剧 作家 湖州 义士 汤显祖 创作实践 舞台演出 戏剧冲突 矛盾冲突
-
描述:吴梅先生是近代最突出的杂剧传奇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风洞山》、《湘真阁》(原名《暖香楼》)、《轩亭秋》、《镜因记》、《落茵记》、《双泪碑》、《无价宝》、《惆怅?》(含《杨枝妓》)、《湖州守》、《国香曲》、《钗凤词》、《长宏血》、《义士记》等十余种。1933年,
-
论李渔的为人、剧作和戏剧观——兼与沈尧、刘克澄等同志商榷
-
作者:詹慕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剧观 闲情偶寄 戏剧艺术 清王朝 统治者 汤显祖 民族意识 世界观 道学
-
描述:好,并用来侑酒佐客。他是很不讲求读书人的气节的”。对于李渔的剧作,论者虽不否认其前期作品“在具体描写中,尚不无可取的片断”,但总的认为“他在‘十种曲’的创作中,经历了一条从美化士大夫的风流韵事,到宣传封建道学,再到力图把风流与道学结合起来的创作道路;也就是走了一条从‘帮闲’到‘帮忙’结合起来的道路”。对于李渔的戏曲理论,这些同志虽也肯定了他在某些技巧问题的论述上具有一定的贡献,但认为这些“都还是第二位的问题。第一位的问题应该是剧作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