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8)
报纸(99)
学位论文(14)
会议论文(4)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6)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4(15)
2012(24)
2011(67)
2010(16)
2009(10)
2007(12)
2004(8)
2001(7)
2000(6)
1986(4)
按来源分组
佛教文化(3)
诗刊(3)
太原晚报(3)
云南日报(2)
惠州日报(1)
中国大学教学(1)
临沧日报(1)
北京青年报(1)
灵石史志通讯(1)
山西法制报(1)
论“尊德性”与“道问学”
作者:吴立群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德性  道问学  进德 
描述:,若“知而不行”则不可谓真知,视“尊德性”高于“道问学”。吴认为,为学应以“进德”为本,才能回到儒家“一以贯之”的轨道上来。
作品·再生玻璃(组诗)
作者:暂无 来源:诗刊 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作品·再生玻璃(组诗)
《道德真经注》试论
作者:刘固盛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真经注》  老学 
描述:本文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出发,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元代著名理学家吴的解《老》著作《道德真经注》的主要思想,认为其中的以“理”解《老》,不仅反映了元代老学发展的独特风貌
为心学一辩--元代吴的心学观
作者:方旭东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陆学  佛老  陆王  应当  宋明理学  为学  元代  诸子  禅学 
描述:误会:心学并不独指陆学,从尧舜直到周程诸子无不以心为学;儒家右着早以与佛老之学颉颃的心学传统。
理脾阴小议
作者:王士荣  来源: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脾阴虚  脾胃内伤学说  脾胃学说    重大作用  内伤脾胃  补气升阳  虚劳  脾阳  阳虚 
描述:藏营。”揣之脾阴,当属中焦水谷之“营”及人体所籍以消化水谷精微之津液。后世谈脾与厥漏脾阴之重大作用。东恒“脾为死阴”之说独重脾阳用事,适
理脾阴法初探
作者:董胡兴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脾阴正方  清代医家  虚劳  外感    用药规律  泄泻  血肉有情之品  紫河车  脾胃 
描述:,字鉴泉,号师朗。安徽歙县人,清代医家。幼颖悟而嗜读《易经》,并随其父客于江浙间。因求功名未中,遂精研《内》、《难》,著《新方论注》四卷,《注新方汤头歌括》一册,以传于世。吴氏以济世之心,自叹
关于叶中、王英等同志职务的任免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政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新技术开发区  职务  高等专科  农业大学  管理委员会  学院院长  学校校长  江西  人民政府  副厅长 
描述:经省人民政府1994年1月18日研究,决定:任命:叶中为省建设厅副厅长;魏新安为省建材局副局长;胡永达为上饶行署副专员;肖定智为赣南师范学院院长;刘宜柏为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列钟明河同志之前);陈
论吴的隐逸心态及其隐逸诗
作者:王素美  来源: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隐逸诗  安贫乐道 
描述:的隐逸诗代表了元代隐逸诗的特点,真实地反映了元人的隐逸思想。
学生吴与南宋末叶的江西书院
作者:三浦秀一 杨小江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宋末叶  江西书院 
描述:从南宋末叶的江西地方书院及州学的学术环境来看,在对朱陆两学进行折中的表象下,当时广泛存在的思想是,只要为了实现圣贤之学,不管什么样的内容都值得肯定,朱陆等学都是可以成为圣贤的有效学问。同时,吴
试论吴易学的理气论思想
作者:章伟文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气  理气先后  理气有无  易之象皆实有 
描述:是在本体问题上, 发展了《易·系辞》中的元气生机观,使儒学基本上摆脱了以“空寂”、“虚无”为特征的 佛、道本体论的影响。其次,理气不可分,理在气中为儒家追求在现实中超越奠定了理论基 础。第三,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