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中国诗歌与谜语的相互影响和发展
-
作者:任蒙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诗歌 谜语 中华民族 源流 文化史 表现手法 隐语 王安石 郭沫若 文学性
-
描述:诗歌和谜语,在我国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抑或是这两种艺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长期以来分别处于“雅俗”悬殊的地位,人们才忽略了对它们的共同源流、相互影响和发展的研究。本文对此试作一次粗略的寻考与浅探。
-
刘绍棠谈乡土文学
-
作者:苗晓霞 王晨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作品 五十年代 刘绍棠 文学创作 中华民族 小说创作 农民 伦理道德观念 农村 风土人情
-
描述:表示我们的谢意。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共产党的领导应是我们宣传的主旋律——为庆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领导 社会主义道路 祖国 共产党 周年纪念日 节日 全体工作人员 中华民族 中国 主旋律
-
描述:、勇敢与智
-
依你的意见,国花应是什么花?——中国花卉协会组织开展评选国
-
作者:晓晨 来源: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卉 评选活动 意见 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 文明古国 经济繁荣 开展 协会组织 文化
-
描述:乐业的条件下,各届人士更加关心国花的评选。为此,中国
-
蒋子龙 王英琦关于散文创作的通信
-
作者:暂无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蒋子龙 散文创作 人文精神 启蒙运动 装修房 当代文学 文化 启蒙主义 大师
-
描述:蒋子龙致王英琦英琦老弟:好!祝贺乔迁之喜!我深知搬家装修房子这类活儿有多么万恶,我不幸地也有几回这种累死人不偿命的沉
-
教孩子学古诗的技巧
-
作者:吉联军 来源:健康必读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语言能力 子学 古代诗歌 儿童语言 王安石 文化遗产 风景诗 中华民族 哲理诗
-
描述: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风景诗宛若一幅优美的画卷,叙事诗如一个动听的故事,而哲理诗将深奥的哲理蕴藏在简单易懂的诗句中。儿童学习古诗不但有益于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有益于培养他们的美学鉴赏力
-
第三讲 宽恕
-
作者:雨石 吴建敏 来源:上海教育(中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与人 孔子 传统美德 宽恕 王安石 中华民族 重大问题 苏东坡 完全正 国家关系
-
描述:问题的前提下,尽量能谅解别人,以求得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协调相处,孔子的那一套,被称为“恕道”。其实,不只孔子,也不只孔子所代表的那一个儒家学派,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也是奉行宽恕之道的。中华
-
烟花爆竹,禁禁放放争议几时休
-
作者:邹德萍 来源:百姓生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烟花爆竹 北京市 省会城市 中国春 鞭炮 王安石 中华民族 解禁 北宋 中国传统
-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诗人王安石脍炙人口的《元日》诗,描绘了一幅古人辞旧迎新的喜庆画卷。燃放烟花爆竹,作为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从上世纪90
-
论文字与文学
-
作者:胡青宇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文字 汉文学 十八世纪 语言学转向 文字语言 柏拉图 古希腊 哲学 汤显祖 文化
-
描述:论文字与文学
-
甘苦“筷”先尝
-
作者:雷风杰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筷子 司马光 王安石 历史悠久 为民服务 庙前 英语 精神底蕴 中华民族 文化底蕴
-
描述:甘苦“筷”先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