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乌台案”是王安石所为?——对李国文先生《乌台案》一文
作者:张崇信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台案”  王安石  苏试 
描述:1997年第 3期《随笔》杂志发表的李国文先生的《乌台案》一文 ,关于“乌台案”与王安石的关系 ,王安石与苏轼的关系等问题与史实不符 ,有关结论也就难免主观臆断之嫌
新死亡派《》七人诗选:陈道辉作品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与人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  诗选    死亡  天使  感受 
描述:天使与乌有的游戏……可能是我假想的躯体还给一块空地升起梯子我感受着如同在光亮与潮湿之间舔舐新鲜血液“可以是与旷空浪费的白色相似。”
爱心·心·史心——漫品散读高治军的
作者:袁浩  来源:河南教育(高校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治军  王安石  新表现  沉思  历史  题材  山水诗  歌行  心灵 
描述:对于高治军先生的两部诗集《我手写我心》《沐春踏歌行》,我如沐春风般披诵回环,爱不释手。掩卷沉思,细细品味,王安石的四句一下子涌现在脑际:杨雄识字无人敌,何逊能有世家。旧德醉心如美酒,新篇清目胜真
后世挽歌的固定模式:以陈元晋挽歌为例
作者:林晶晶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选》  挽歌  陈元晋 
描述:期,忽视了魏晋之后。而宋代旅桂作家陈元晋的《渔墅类稿》卷八中却列有八首挽歌,这不但继承了魏晋时期挽歌的特点,还另有其独特之处,形成了后世挽歌创作的固定模式。
董养性《选注杜》与仇兆鳌《杜详注》异文考释
作者:赫兰国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董养性  董养性  《选注杜  《选注杜  《杜详注》  《杜详注》  异文考释  异文考释 
描述:董养性《选注杜》是元代重要的注杜选本,是现存元代注杜数量最多、水平极高的一部杜诗学著作。由于国内失传,一直无人对其进行研究。仇兆鳌《杜详注》详实赅博,对前人研究成果多有吸收,前人版本多有参照
李壁《王荆文公注》引正讹
作者:卞東波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人  王安石  正讹  元刻本  宋人  活字本  朝鲜  增注  古典文献研究  武陵源 
描述:史·李壁传》称其"嗜学如饥
(二)悼念刘斐云六首(慰李浩一首)
作者:暂无 来源:环城侨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二)悼念刘斐云六首(慰李浩一首)
身本与本--以问题为中心的王艮罗汝芳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余红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本    百姓日用   
描述:、快活受用为本;3. 安身保身、知觉识为本;4. 无心忘身的自然德性为本;5. 代代永续的至尊人身为本。第四章的内容,是论述寻常人情的本体地位,指出在王艮罗汝芳的思想中,寻常人情不是仅仅作为“成圣
大爱无悔至真-——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何涛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张大鹏 2009年9月20日的北京之夜,华灯璀璨,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颁奖晚会隆重举行。一位瘦瘦的来自安徽大别山的姑娘站在领奖台上,面对潮水般的掌声,不禁泪眼朦胧。 25岁的何涛,文静柔弱,一眼看去,极为普通平凡。可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姑娘,6年多来,精心护理着颈椎严重受损、下半身瘫痪
[2004-11-22] 新華社披露胡布會晤詳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關於中美關係,胡錦濤說,四年來,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取得了積極進展。雙方高層對話和各級別交往增多,在經貿、反恐、伊拉克重建、執法等領域的協調和合作取得新的進展,兩軍交往已基本恢復。事實充分說明,中美兩國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完全能夠在眾多領域裡開展互利合作,造福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 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