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60)
报纸(204)
学位论文(65)
会议论文(18)
图书(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31)
地方文献 (181)
非遗保护 (15)
地方风物 (12)
宗教集要 (11)
红色文化 (6)
才乡教育 (4)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190)
2013(98)
2010(102)
2008(100)
2007(95)
2006(81)
2005(55)
2003(36)
2002(37)
1996(39)
按来源分组
其它(91)
抚州师专学报(33)
文史知识(22)
青年文学家(9)
作家杂志(2)
梧州学院学报(1)
渭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铜陵学院学报(1)
南平师专学报(1)
大众科学杂志(1)
从文化角度“望其旗靡”的“靡”
作者:周家庭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左传  致师者  倾斜  文化角度  说文解字  大司马  周礼  杜预注  蔽日  牙旗 
描述:)。笔者以为,第二种理解允当。"倾斜"说认为:以"倒下"或"散乱"训《左传》"望其旗靡"之"靡",虽能"揆之本文而协",却难"验之他卷而通"。例如:《佩文韵府》"靡旗"条所
从“临川四梦”汤显祖之人生观
作者:李雨恒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临川四梦”汤显祖之人生观
从明清《牡丹亭》评点“情”的嬗变
作者:李克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评点  杜丽娘   
描述:“情”的阐发是明清戏曲批评家热衰谈论的重要话题.笔者以明清关于《牡丹亭》的评点为中心,通过考察“情”在明清两代的嬗变,揭示了汤显祖所标举的“情”在明清士人那里经历的三重变奏,而这种变奏既与明清时代思潮的潜变相表里,又与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观念、精神气质的不同倾向密切相关.
从余秋雨散文散文发展
作者:宫照敏  来源:山花(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  文学分类  “文章”  《周礼》  “文”  文采  记载  诗歌 
描述: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散文是文学四体之一,除了另外三种文体,其余的都可算是散文。
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西戏剧差异
作者:祁杰夫  来源:管理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戏剧 
描述:面都存在着差异,正是这些差异造就了中西戏剧各自的精彩。
从《牡丹亭·惊梦》汤显祖对情的肯定
作者:杨丽宏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思想核心   
描述: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思想上受王学左派影响极深,崇尚个性解放,反对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牡丹亭》是最能体现汤显祖思想的剧本,其中“惊梦”又是最能表现《牡丹亭》思想和艺术成就的一出。
从周与秦之礼法中国传统“法治”,中国传统社会礼法之“治”
作者:赵薇  来源:商业文化(学术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法家  秦始皇  法治  法治主义 
描述:,是律,亦是礼,是德,是一个包罗甚广的综合,笔者回顾西周始至秦始皇时期法的发展历程,试论述中国传统特色的"法治"。
论汤显祖戏曲思想及其《花间》评点
作者:涂育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这只是一个表象,
明代人马洪生活时代考
作者:李小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马洪  聂大年  徐伯龄  郎瑛 
描述:被称为“词坛荒漠中的小名家”的明代人马洪由于史上的复杂原因一直不为人所重,甚至连其生活时代也不清楚,这同时亦限制了后人对马洪史地位的评述。笔者多方搜集资料,通过与同时代人交往的排比考索,大致
谢元淮学研究
作者:刘超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元淮  学思想  碎金词谱  碎金词韵 
描述:的影响,也非常重视律和韵等体学要求。在将《九宫大成》所收词乐谱辑录为《碎金词谱》后,谢元淮进一步提出以的合乐性作为最高标准,用曲的音律来规范作,并延请曲师编订了第二版的《碎金词谱》,成为以曲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