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王心学“减损论”:陆王道德修养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原则
-
作者:张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王阳明 陆王心学 减损论 道德修养 知识技能
-
描述:陆王心学“减损论”:陆王道德修养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原则
-
明代陆机批评研究
-
作者:刘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机 明代批评 创作 理论 诗史地位 胡应麟 许学夷
-
描述:前代对其总体风格的评鉴,而进一步阐释,将观点落实到作品分析中。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对陆机拟古诗的评价。各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明代后期,胡应麟建构了自己的诗歌体系。将陆机放在完整的诗歌史上做出观照,品鉴
-
朱、陆学术异同辨析
-
作者:朱汉民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道问学 尊德性 异同辨析 心即理 鹅湖之会 根本分歧 “格物致知” 性即理 学术分歧
-
描述:朱、陆学术异同辨析
-
《陆王心学研究》简评
-
作者:王佃利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陈献章 陆九渊 王守仁 陆王 思想特色 发展过程 “心” 道家思想 本体论
-
描述: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而在这诸多研究心学的论著中,山东社会科学院刘宗贤研究员所著《陆王心学研究》可以说是引人注目的一部佳作。陆王
-
读《陆王心学研究》
-
作者:姜国柱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性之学 陆王 思想渊源 学术思想界 陆九渊 王守仁 哲学家 分析论证 研究成果
-
描述:心性之学,一直为中国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所关注,而真正形成为心学学派,则始自于南宋的陆九渊,集大成干明代的王守仁,故学术思想界称之为“陆王心学”。
-
陆学特质及其历史命运
-
作者:顾春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目的 “理” 天人同一 心即理 道德知识 道德品质 教育活动 教育本体论 教育方法论
-
描述:陆学特质及其历史命运顾春全祖望在《象山学案》中说:“程门自谢上蔡以后,王信伯、林竹轩、张无垢至于林艾轩,皆列其茅,及象山而大成,而其宗传也最广。”陆九渊于南宋之林立学派中,异军突起,独树一帜,陆氏
-
陆佃尊师无向背
-
作者:陆茂清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佃 王安石 尊师 青苗法 新政 灯油 熙宁 参知政事 实施改革 宋神宗
-
描述:陆佃年青时居贫好学,因家境清寒无钱买灯油,遂借映月光读书。后离家寻师从学,途经金陵时,正巧遇见了慕名既久的王安石,拜为师长。 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王安石受任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
-
朱陆晚年之异初探
-
作者:梅彦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陆九渊 学术思想 宋明理学 晚年定论 晚年思想 辩证发展 思想发展 认识论思想 逻辑进程
-
描述:年思想已向陆学转化和认同;黄宗羲也认为,朱陆“原无有背于圣人,矧夫晚年又同道合乎!”(《象山学案》)但考诸史实,就学术思想而言,朱陆的分歧和对立在其晚年实为更趋向于极端,绝无缓和与弥合之迹象。这在
-
陆、王“心即理”思想比较
-
作者:刘宗贤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即理 王阳明 陆九渊 道德行为 伦理本体 主观精神 宋明理学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哲学 封建伦理
-
描述:是一种以心灵为宇宙本体的唯心论.它是对主观精神的夸大,是对儒家"天人合一"的心性学说和宋明理学以封建伦理为世界本体思想的发展.在这里,"心",既指思维器官、主体意识活动,义指人的本性和支配人的伦理行
-
明朝前期的陆学潜流
-
作者:陈奇 来源: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程朱理学 《明儒学案》 吴与弼 和会朱陆 陆学 陆九渊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道德修养方法 伦理本体 兼采朱陆
-
描述:明朝前期,朱学一统天下,陆学衰微。陆学在和会朱陆的形式下顽强地抗争着、存在着,至中叶,终于演衍成风靡天下的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