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课上的爆笑问答
-
作者:暂无 来源:年轻人(B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 问答 老师 欧阳修 王安石 三毛 课堂 课桌
-
描述: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 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
-
在课堂上播下发现和创新的种子
-
作者:王敏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发现 教师 王安石 课堂 大学生 语文课 两山 鼓励 保护
-
描述:语文课需要发现,需要创新,这就如同王安石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营造的境界。"绿"是学生自身的发现和创新意识,"一水"是教师
-
幼儿教师应是全能教师
-
作者:叶芳 来源:才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 幸福教育 独生子女 全能 基本国策 愉快学习 教育行为 课堂 望子成龙
-
描述:幼儿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尤其在基本国策下,"412家族"将占绝对优势,父母望子成龙,期女成凤,把独生子女看成千顷地里一棵苗,希望值越来越高。当下,倡导幸福教育,幸福课堂,愉快学习都
-
国学精神浸润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探究
-
作者:郑晓峰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学” 教学探究 精神 文言文 《周礼正义》 课堂 浸润 学术文化
-
描述:“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问,在这里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源于《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解释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看来周代“同学”为贵族子弟学在官府之地。现在使用的这一概念,显然是一种借用。国学精神就是传统积淀下的民族智慧。
-
哲人的睿智诗人的语言 ◎刘绍义
-
作者:暂无 来源:周口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我读哲人的笔记读得很少,原因很简单,怕见他们那些深奥难懂费琢磨的语言。但读过《文化的价值》一书后,一点也没有这样的感觉,说实话,我算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
“每天清晨,你必须掀开废弃的碎
-
刘绍棠浩然小说语言风格的比较
-
作者:谢怡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小说语言风格 乡土文学 叙述语言 景物描写 人物语言 田园牧歌 作品 作家群 现实生活
-
描述:是反映京郊农村面貌的,但又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作品是用语言塑造的艺术品,美学价值凭借语言得
-
试论刘绍棠小说的语言风格
-
作者:钱立言 来源: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试论刘绍棠小说的语言风格
-
刘绍棠小说语言风格管窥
-
作者:徐振辉 来源:北京文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刘绍棠小说语言风格管窥
-
教师,应是美的语言传播者(三篇)
-
作者:杨耀华 来源:北京教育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教师,应是美的语言传播者(三篇)
-
漫谈刘绍棠作品的语言风格
-
作者:冯学勇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中国 刘绍棠 语言风格 五十年代 人物性格 文学创作 作品 警句 田园牧歌 长篇小说
-
描述:篇小说(《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