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41)
报纸(920)
图书(124)
学位论文(108)
会议论文(5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26)
地方文献 (399)
地方风物 (35)
红色文化 (21)
宗教集要 (20)
才乡教育 (17)
文化溯源 (13)
非遗保护 (12)
按年份分组
2014(406)
2012(344)
2010(340)
2008(276)
2000(124)
1995(101)
1985(49)
1983(50)
1962(6)
1961(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7)
江西社会科学(28)
文学遗产(22)
艺海(12)
江海学刊(4)
北方文学(下半月)(3)
天府新论(2)
新建设(2)
明道通识论丛(1)
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1)
论包恢的三种"自然"说
作者:陈良运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恢  心学  美学  自然  主体  客体  文体 
描述:摒去人工匠气,臻至“天巧”境界。包恢的诗学以心学为根柢,在宋代程、朱理学家的诗论中别树一帜,是中国诗学批评史上颇有光彩的一家。
试论《琵琶》的用韵
作者:周致一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  《中原音韵》  汤显祖  徐复祚  魏良辅  青年干部  南曲  词叙录》  人民群众  舞台效果 
描述:试论《琵琶》的用韵周致一曲分南北,声韵不同。北曲没有入声,平分阴阳。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夫声分平仄者,谓无入声,以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也。作平最宜紧切,施之句中,不可不谨,派入三声者,广
《牡丹亭》与江西大余
作者:熊承忠 岳忠唐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南安  大余县  汤显祖  江西  太守  徐闻  柳梦梅  园林  至情 
描述:更而演之”之说;还有的专家考证《牡丹亭》传奇很可能出于明何大抡《燕居笔记》卷九之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这些都是可信的。值得注意的是“稍为更而演之”绝不是参照别人的作品信手挥来。“更”、“演”
《娇红》三论
作者:郑尚宪 张冬菜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悲剧  孟称舜  爱情故事  汤显祖  元明清  戏曲家  牡丹亭  女主人公  红楼梦  杜丽娘 
描述:后的爱情悲剧”。然而在一代大师汤显祖及其不朽巨著《牡丹亭》的近距离逼视下,《娇红》的
论《邯郸》的当代演出
作者:魏攀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  邯郸  演出  演出  折子戏  折子戏  汤显祖  汤显祖  吕洞宾  吕洞宾  表演  表演  上海昆剧团  上海昆剧团  传习所  传习所  扮演者  扮演者  观众  观众 
描述:在明末,传奇就已经是仅取精彩折子戏演出,这也是后来三百年来的常例。一出四五十折的长戏往往要两三日才能演完,能从头到尾听完的恐怕没有几人,取精彩处表演也是必然的了。在上世纪80年代,《邯郸》的演出
汤显祖与还魂
作者:吴重翰  来源:文澜学报 年份:194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与还魂
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
作者:思严  来源:集萃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
汤显祖的《邯郸
作者:刘方政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的《邯郸
《还魂》在清代的演变
作者:根山彻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演变  清代  戏曲选本  明末清初  汤显祖  剧作家  杜丽娘  98年  传奇  出版  题材  才子  怡情 
描述:珊珊集》《玄雪谱》《醉怡情》《来凤馆古今传奇》等明末清初出版的戏曲选本中;
“驯之以自然”的儒学内涵:读曾巩《宜黄县县学
作者:赖华先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宜黄县    曾巩  儒学  教育思想  家乡  作者  记叙 
描述:《宜黄县县学》是曾巩于皇祐元年(1049)应家乡抚州宜黄县官员之请,为宜黄县县学建成所作的文。在这篇千字文中,作者以纡徐简奥的笔墨阐述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同时又以简练的史笔记叙了家乡宜黄县